我们很想寻求身边事物的关系、解释及其背后的意义。
这是人类智力的典型特征,而且能够解释人类的信息加工和知识获得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令人惊叹的诸多能力。
而其中,偶然性和随机性的规律支配着生物进化和基因重组的机制,自然界发生的很多事情,都是系统性以及可解释的因素与偶然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当一件事取决于偶然性时,并不一定表示它是不确定的,只是说目前是无法确定的。
几年前网上盛行的电话诈骗,现在还有。
你在某一天收到了一个短信,预测了今年世界杯哪一国的球队会赢。
虽然你不在意这个电话号码,但正好你是一个世界杯迷,所以在几天后,你看世界杯的时候,正好想起了这条短信,这一国的球队真的赢了。
你不相信,但是你有意识地记下了这条短信。
到下一次世界杯,又来一条短信,说这次世界杯哪一国球队会赢。
你在看世界杯时,就意识到要验证短信说的是否是真的了。然后,这一国的球队真的赢了。
你开始赢了,正好这时来了一条短信,不管是世界杯还是彩票,我们都能压中,只要你来。
正好你又是个资深彩民。
然后,你给短信的号码打了电话,电话那头一个甜美的声音让你忽悠地交了钱。
这种骗局其实就是骗子同时把两条短信的分别随机发给了成千上万的受害者。一条就是你接受的,另一条则是与你接受的短信不同的就是预测另一国的球队会赢。
当然你可以说,我对足球感兴趣,但是我对彩票不感兴趣,但是人家却是群发了10万条短信。你是4万个之中对足球感兴趣的,之后,又有1万个对足球,同时也对彩票感兴趣的。
而你正好同时是世界杯球迷,又是资深彩民而已。
每次都有将近50%的几率,能够俘获一半的人来主动打电话咨询。
这就是偶然性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
人们有解释偶然性事件的倾向,这一现象在心理学的研究中称为错觉相关。因为人们倾向于看到我们所期望的联系。
我们运用自己原有的知识和期望以获得对世界万物的理解。在大多数的一般情境中,这种对于知识背景和记忆的运用让我们能够正确地阐释一些主张。
试图去解释偶然事件的倾向可能源于我们深切地渴望相信自己可以控制这些事情。这就是心理学家埃伦•兰格研究的控制错觉。
这个现象在生活中的买彩票事件中也有应用。
自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新泽西州发明了一种新的彩票售卖方式——就是我们现在普遍流行的让购买者可以自行刮奖或自行挑选号码。而这类参与性抽奖正是利用了当时心理学家埃伦•兰格的控制错觉现象
人们错误地相信我们的参与行为能够决定随机事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