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将生活过的安静却又不失乐趣,除了需要忙碌之外,还要空余出很多时间去独立思考,判断是是非非,而不是从众心理。也不是貌似每天都是很忙,觉得做很多事情都是无用功,想要快点成功且很焦虑,想要更多的外物来证明自己。
这让我想到曾经看到的毕淑敏的书《你要学着自己强大》里面的说的,你要学着自己强大,这很重要。犹记得2015年看的时候很触动,但是那时候的我并不能理解,只是皮毛,但是此时的我,相比之前,云泥之别。
昨天我写好文章后,抬头看着窗外,发觉是傍晚时分,随后将家居装换成另一套衣服,打扫好卫生,出门买菜,准备第二天的菜品。路上的时候,平稳的行走,突然就想到静心的前提是先养心,将心养的清净,然后才是静心,自从疫情开始,我基本上就没有离开过上海,今天我爸爸外出归来几天,笑着拍拍我,我知道我老爹想我了啊。
我就开始拍马屁如何向老爸的,我爸自然喜上心尖。
晚上吃饭的时候和爸爸聊天,说到我一个嫂子,我说前段时间看见她,我恍然觉得她老了很多,脸部的皮肤松弛很多。我爸说没有注意到她,但是说,你嫂子年纪不大。
我笑着说,她可能是不够静心,内心不够安静想的东西又多,心态上还有就是突然暴瘦,(堂嫂以前还是匀称的身材)刚刚生完第二个孩子的第一年,我吐槽说我哥也不是个省油的灯啊,操心吧。然后又补了一句,嫂子也是。
我爸不置可否,表示赞同。
经常看见一段话:以貌取人,绝对科学。性格写在唇边,幸福露在眼角。理性感性寄于声线,真诚虚伪映在瞳仁。站姿看出才华气度,步态可见自我认知。表情里有近来心境,眉宇间是过往岁月。衣着显审美,发型表个性。职业看手,修养看脚。
写到这的时候,我突然想起来一个姐姐,在26岁的那年,出国留学,安静的生活了两年,然后遇见了她的先生,校友。在26岁之前她因为一段初恋,折腾了近十年,内心伤痕累累,心也乱了。
所以她说理清楚后,她安静的生活了两年后,认识了现在的先生,后来就结婚生子。我现在想想她大概是为了静心,然后进入下一个阶段。
我也见过身边的朋友,仅仅比我年长两岁。就开始不停地让别人介绍不管合适与否,然后就切看,然后拒绝,如此循环,当然也是有看中的男孩子,但是最后都是以分手告终。
上一段感情就是在疫情之前开始的,然而疫情没有结束,她们倒是火速结束了。电话里问我原因,我简单的就问了一句,你为什么和他恋爱呢,她回答说因为寂寞,我莫名觉得好笑,我说那么又是为什么分手的,她说疫情期间感受不到他的问候,情人节也没有礼物。而且男孩子太小了,夜晚里我躺着微眯着眼,发觉这其实也没有什么好分析的。
两个人相识才两月有余,这里就火速发展为男女朋友,还没有进一步呢,就疫情期间。当然两个人的经济都不好,都想着对方可以进行扶贫,没有感情基础。当然我并不想说这个,我不知道为什么哪位远方的朋友那么恨嫁,你满脸写着要陪伴要金钱,还有客观的经济扶持。没有美貌加持和智慧,这些仿若空中楼阁。
我给出建议,对与感情,当你内心很乱的时候,学着给自己时间去养心静心,然后才开始一段感情才会比较好。
我私以为养心性再静心,不仅仅是针对感情,它可以将范围扩大,涉及工作、友谊、亲情、爱情、甚至可以是刚刚认识的人等等。
我们需要在去学习新的东西的时候,要静心且认真,这样才有可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不然焦躁的心态会让一件事分崩离析。
就像把平淡的生活过好也需要心静,我们没有办法每一天都要认识不同的人,沾满我们的非睡眠时间,这样会很疲劳以至于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活泼开朗的人,也需要安静的空间,静静。
我是去年二月份开始,回到家里生活,打心底觉得自己很浮躁焦虑,学着回来养心性再静心。误打误撞的竟然慢慢被我做到了。当然,虽然心开始静了,但是年轻气盛,有些时候还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会崩溃,会生气,然后才是调节自己的情绪,一步步稳下来。
遇见很多从来没有遇见过的挫折是一种变相的静心方式吧。然而我仍旧还是有很多地方需要进行改进的,索性我又是极其具有韧性,所以目前觉得一切都尚可。
写文章也是修身养性的的一种过程,写着写着内心就慢慢安静下来了,就像是一种发泄一般。就像喜欢打游戏的在玩游戏,喜欢钓鱼的在钓鱼,喜欢赌博的在赌博一般,在享受中安静下来。有时候也会有静默出去走很远很远的路,思考问题。觉得匮乏时就去看书补充能力。
看书能让人躲避掉很多心灵上的苦难,里面有着成千上万人的生活经验, 人生太短暂没有人能把所有的事情都经历一遍,看书恰好是一种增长见识的一种,在安静的时候,可以独立思考一件事情的始末,开始不用被割韭菜,不用当乌合之众的一员。
我养心性以及静心的目的是什么,想要拥有自己系统的独立思想,不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脚踏实地走每一步,在逆境的时候,比以往更加勇敢的去面对。
这是我对自己的希望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