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预习与不预习,上课的效率差距很大,学生如果在假期里培训过,那么刚开始学新课的时候就会感觉轻松,但是如果没有补过课,那么,教师给学生留时间去预习就是非常必要的,那么如何能弥补两者之间的差距呢?什么样的预习效果是最好的呢?
每一章给学生三节课的时间去自主预习,一节课的时间去讨论,研究。这样的话基础知识里80%的内容学生能够习得。剩余的拓展类题型就需要老师出马了。
什么样的预习效果是最好的预习
这里需要注明,带着问题去预习是最好的预习,那么这里有两种策略,一、考试,把基础知识,基本题型 列出来,学生在预习之前就做一遍,通过测试找出自己的预习的重点,二、问题,老师可以提前将本节课甚至是本章的 主要内容以填空的形式给出,或者设问的形式给出,让学生在预习这节课之前先明白自己要学什么,那些是重点,那些需要练习。
一、通读课本,画出关键概念
关键概念的理解厘清是一章能否学好的关键所在,所以在这个地方可以多花一些时间,反复的揣摩知识的内涵、外延、变形。
同时,也要注意书写与表达的格式。例如:大小写, 大括号等必要的格式。总之,能把最基本的概念玩儿透了的人去解决难题时会游刃有余,否则就一定会卡在某个 位置(基本上是思维速度和思维跳转)
二、尝试求解例题,并注意例题的格式
在看例题的时候要关注例题里转折的位置,省略的位置,以及外在的格式。它是你今后解题时需要套用的书写模版,可以将这种类型题的格式给抄下来,固定下来。
三、尝试运用,做课后练习题
在做课后练习的时候千万不要贪图速度,只求解答案,必要的模仿例题的格式这一项还是很重要的。这个很有可能能决定你今后在卷子上的书写是有效的还是无效的。
四、心中有数,画出本章主干知识的思维导图。
当你把一章预习完或者学完之后,你就需要将自己对本章的 知识、题型、易错点、特殊题、好题等进行一个系统的整理,最好是以思维导图的形式画出来。
在这里强调一下,画思维导图,不是说你把基本的概念,一些题目等都抄到一张纸上,那样太浪费时间 了,你需要做的就是浓缩提炼,可以写一些关键词,可以画一个图(里面包含了整个题目的所有信息)。
最终,能解决掉60-80%的习题为最佳效果。
-{话外音:}-
我们需要通过预习确定本节课 或者本章内容的重点、难点,花更多的时间在这些问题上。
如果你想成为高手,你就需要预习,有一个提前量,预习能
听课效率更高
课堂上的选择性更多
让你今后的学习速度更快,
对知识的确信度更高,
知识结构更完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