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知乎走心贴 | 职业蛙告诉你内向性格的人怎么样成为职场赢家?

知乎走心贴 | 职业蛙告诉你内向性格的人怎么样成为职场赢家?

作者: 职业百答 | 来源:发表于2018-09-03 22:24 被阅读366次

    内向性格一直以来在实际的生活中都是比较“不受待见”的一种性格。

    小时候,妈妈说:这孩子,怎么不会说话呢?见到叔叔阿姨都不知道打个招呼吗?这么没礼貌以后可没人喜欢你。

    学校里,老师说:这孩子发言不够积极,班上的课余活动也不积极参加,这样不太好哦。

    求职时,面试官说:对不起,我们觉得你在无领导小组面试中表现不够主动,你的性格可能不太适合我们的工作。

    职场上,领导说:小张,你融入团队的速度有点慢啊,我看你都不怎么和同事交流,老是自己闷着头捣鼓可不行啊……

    这个世界真的不给“内向性格的人”留活路了吗?内向性格的人到底如何才能在竞争残酷、偏爱外向者的世界中“幸存”呢?

    1. 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性格

    除了自我感知和他人评价外,我们已经有了拥有很多性格测试系统帮助我们认识自己。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自己有时候比了解他人更难。

    小蛙总计了四大广泛使用的性格测系统:

    通过常见的性格测试可以看出,内向和外向只是诸多性格测试中的一个维度而已。在MBTI职业性格测试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测试维度就是内向(introvert)外向(extrovert)的判别。荣格把人分为性格分为两大类型:内向和外向,内向的人会把更多的精力指向自己的内心世界,沉浸在自己的想法、观点和情绪中,而外向的人会把更多的精力指向外部世界,愿意在人多、事多、活动多的环境中工作内向的人通过安静和独处恢复精力,外向的人通过与外界的联系恢复精力

    Olsen Laney在《内向者优势》一书中这样分析:

    对刺激的反应:内向者通常对外界的较少刺激有较大的反应,因而他们要尽量减少这种刺激,而外向者则相反,他们对刺激不那么敏感,因而总是主动寻找更多外界的刺激;

    精力的恢复:作者把内向者比喻为充电池,他们需要花较多时间独自静静地充电,然后快速地消耗掉;而外向者则被比作太阳能板,他们从与外界的接触中获取能量,同时能量的消耗也比较慢;

    深度和广度:内向者喜欢对较少的事情作更深的了解,而外向者则喜欢了解更多的事物,却不那么在意深度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世界上没有一个纯粹的内向或者外向的人。没有人是完全的极端单一性格,而是两种倾向兼而有之,但会偏向于其中一个方向。而且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虽然很多人表示在现实中不喜欢与人沟通和交流,但是在网络上却可以畅所欲言,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在社交媒体中,内向的人似乎“更容易”找到现实中没有的共鸣,小蛙随手搜了一下。

    2. 分析内向者的优势

    内向者倾向于对于自我持有旺盛的精力、极大的热情和兴趣,并只和那些他们非常熟悉的人分享。在与其他人分享个人的信息前比较犹豫,在回答前需要用一点时间来思考,在对外部事件作出反应前需要用一点时间来反思,更偏向于一对一的交流,讲话时需要别人的邀请,相比较而言,更善于文字写作而非口头表达。因此内向者可能会被外界贴这样的标签:细心、谨慎、思考全面、踏实……

    外向的人倾向于与旁边几乎每一个人分享自己的精力、兴奋和热情。对问题和外部事件的反应非常迅速,容易分享个人信息,无论是一对一的交流还是在团体中的交流都感到同样的舒适和愉快。外向的人通过响亮的谈话进行外部思考,与其他人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并在这个过程中得出自己的结论。但是,他们常常不给其他人讲话的机会,所提出的观点可能常常缺乏深刻的意义。他们更喜欢面对面的交谈、口头的交流,而不愿是文字的交流。

    综上对比来看,内向的人可能会更擅长的工作的是偏向于对知识技能要求偏高的工作,比如编程相关的(程序员)、写作相关(文案/作家/自由撰稿人)、翻译相关、绘画相关(美术/设计/创意)、高精尖技术研究相关……

    有小伙伴可能会问:

    我专业不是学这个的怎么从事这种工作?

    我不喜欢纯技术类的工作怎么办?

    我现在的工作需要很多人际沟通怎么办?

    那么,此时内向者就应该借助自身优势,分析自身劣势,培养职场生存的必要能力

    3. 悦纳自我,借用技巧

    根据苏珊凯恩TED演讲《内向性格的力量》,世界上有三分之一甚至于二分之一的人都是内向者,但是现代社会、学校和公司显然更偏爱外向的人。作为一个内向的人,不应就此感到愧疚或者自卑,只要能发觉自我的优势,一样可以在特定领域取得累累硕果。

    设定个人节奏(Personal Pacing):评估自己的精力,分解任务,一步步向目标迈进;

    个人优先考虑的事情(Personal Priorities):明确个人生活和工作目标的优先级,到底什么是对你而言比较重要的,有时放弃无用的社交反而更能专注内心;

    个人的边界(Personal Parameters):设立自己的边界、保护自己,学会说“不”

    内向者善于思考问题的本质,他们独自思索,然后再回到人群中,将这些思维的闪光点分享给大众群体。

    4. 对内向者的常见误区

    很多人都觉得内向者“表达能力不行”、“行动力不足”和“不会处理人际关系”,但是这其实是人们对内向者的常见误区。

    表达能力是可以通过刻意练习习得的。表达能力背后反映的是逻辑思维能力+遣词造句能力+无数次的实践练习。如果说内向者表达能力输于外向者的话,更多时候是输在最后一部分,就像英语口语 “不敢说”或说“不想说”一样,说的机会越少,练习表达能力的机会也就越少,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至于行动力不足,总是喜欢计划,深谋远虑。内向人更偏向于在事情尚未开展之前就思前想后,总是想等到已经思考周全之后再行动,而外向者往往直接行动,而不过多的思考。另外,由于外向的人更乐于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目标,所以在外人看来他们好像已经

    “行动”了,但是事情可能未必如此。作为内向者也可以尝试这种方式,将自己要做的事情“昭告天下”,请求外界的监督和介入,这无形中会给人一种压力,不失为一种激励自我行动的外界动力。另外内向者也应该尝试“立即去做”,在行动之后再思考的方法,避免瞻前顾后贻误时机。

    人际关系也是一门学问。由于内向者的寡言少语,人们倾向于认为内向者不够友好。由于外向的人善于从外界找寻刺激和力量,所以他们更乐于在与人的日常交谈中发掘出自己的兴趣点和知识来源。这在内向人眼里往往是浪费时间的表现,然而我们不等不承认人际交往中的这些寒暄和客套话语作为“润滑剂”,是打开人与人之间的深入交流的前提。因此,人际交往绝非内向者的“禁忌之地”,一个有心想要建立和提升人际关系的内向者,完全可以通过学习理论和多加实践来达成自己的目的。人际关系也等同于“团队合作”,如果你觉得自己在小组讨论时总是插不上话,可能并不是性格内向的问题,而是没有深厚的知识储备,没有完善的思考,没有充足的事前准备

    最后就是针对个人的兴趣和专业,设定属于自己的职业发展之路,在“擅长什么”、“喜欢什么”和“能做什么”之间寻找平衡,突破职业发展之路。如果你自认为是一个内向的人,不适合做管理、不适合与人沟通交流,想要做一些偏技术性的工作,这无可厚非。但如果你认为内向的性格是成功路上的绊脚石,是从事管理、沟通工作的大忌,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历史上的一些改革领袖罗斯福、甘地、周恩来都是内向的人,近代的诸多内向的成功人士也从事着管理、表演、培训等需要大量与人交往的工作。

    这是戴着鸭舌帽的男孩就是周杰伦,你猜到了吗?

    小蛙有个朋友就是一个内向喜欢独处的人。她的独处不是死宅的那种消磨时间毫无动力浑浑噩噩的独处,她的每一次消失总能带来一次高歌猛进的成长。有时候是精心描绘的一幅令人惊叹的画作,有时候是令人拍案叫绝的一篇文章,还有时候是她独自一人的远方旅行……她的身体中好像住着一个积极趣的灵魂,让人想要靠近。内向绝不是失败的借口,学会扬长避短和刻意练习,任何人都可以向理想的职业进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知乎走心贴 | 职业蛙告诉你内向性格的人怎么样成为职场赢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nqww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