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城市正在降低国内移民的准入门槛——但仅限于少部分人
2015年9月26日 | 通州 | 印刷版
袁泉(音译),中部省份湖北省的一座小小的山城姑娘,已经击败了她的出身。她赢得了北京一所久负盛名的大学给外地学生为数不多的名额,从此在首都度过了14年,现在她是一名电视导演。但她以后得到的退休金,却绑定在她故乡的较低的生活水平上,因此她很可能会比周围的北京出身的同事能拿到的要少很多。她同样也无法享有便宜的医保。等她有了孩子,孩子的教育上,她还得比本地人多花不少。
没有技能的外地移民长期所遭受的歧视在中国持续引发大量争论。但类似袁女士这样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的遭遇,则很少有人注意。近期,户口系统的一些政策变化,旨在对这些高水平技术的人的窘境作出补偿调整。但仅有少数幸运儿会从中获益。
每个中国人都有一份户口档案,其中记录了他的出生地,并凭此档案可以在其出生地以补贴后的价格享有受教育和医保的权利。政府长期以来一直使用这套系统来控制国内的人口迁移和流动,特别是那些从农村流向城市找工作的劳动力。由于城市里的医疗和教育的便宜价格仅面向拥有当地户籍的人,这套系统实际上扮演了一个阻止移民流的角色。一心渴望着城市里相对高工资工作的年轻劳动力不会受到阻挠,但却把孩子和年老的亲属留在了身后。政府对此感到十分高兴:它害怕形成一些潜在的难以管理的贫民窟。
地方机构却对这种情况给类似袁女士这样的人带来的影响感到担忧。他们被视为这个国家所想要创建的服务业驱动的革新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但户籍系统却给这些人带来了大麻烦。张文霞(音译),来自中部的湖南省,在北京一家物流公司工作。她说她在考虑迁回家乡,因为这样可以大幅增加她的孩子考入一所不错的大学的机会(入学考试必须在户籍所在地参加)。谷子,来自南部的江西省,想要继续在首都运营她的录音室。但她说她想把女儿送到国外去完成学业,因为大学入学的户口要求十分复杂。为了使得白领们能更自由的在国内迁徙而不必担心福利开销,今年早些时候政府允许62个城市和地区建立一套新的规则,包括一个通过在诸如教育,工资和税负方面来为申请者评分的评分系统。也可以通过例如献血这样的好的公民行为来获得分数。当分数达到一定级别(因城市而异),就可以得到一份当地的户口。
袁女士可能有幸拿到户口,她所在的区域,北京通州区,正逐渐获准试行这一积分系统。这很少见。大型城市,例如北京,上海,和南边的广州,都曾被中央政府告诫不允许进行大规模的改革,因为这些城市已经足够巨大,而中央政府想要更小一点的城市获得快速发展。户口仍被视作调节这些节奏的有效做法。
在广州,户籍申请者必须至少已经四年做出一些社会安全贡献,无犯罪记录,并遵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只允许大多数夫妇生育一个或两个孩子。只需要60分,这意味着拿到学位的人都有资格(见图表)。但是,自2011年起,广州,这个有900万移民的城市,迄今每年只向3000人发放了户口。
这对通州的移民来说可不是吉兆,现在他们约占130万常驻人口的一半。他们,以及其他像5他们一样生活在首都的人,通常被称为“北漂”,意为“北方的流浪者”,因为他们没有当地户口,因此他们只被认作是半定居在北京的人,这座“北方的都城”。如果通州采取像广州一样严苛的标准(这很有可能)的话,恐怕每年只有几百人可以从这次改革中获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