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与初中,都是在乡下,除了学校的小卖部,以及周边村民在校外摆的小货摊,鲜少有外来货郎出现在学校附近,偶尔会有卖气球的,但并不是街上那种抓着一大束充好气的气球,如果恰巧在路上碰见,不管是远远看去,还是擦身而过,你根本不会想到他是卖气球的,骑着一辆简陋的老式自行车,车后一侧绑着一只装着不知名气体的长钢瓶,另一侧挂着一只大布袋,这便是他全部的行头。
他会把车停在学校南大门外,从布袋里拿出几只最普通的小气球,套到钢瓶泄气阀上,一手捏着气球,一手稍稍拧开阀门,气球便“嗖”的一下鼓胀起来,这种小气球撑死也就能胀到两三个拳头那么大,他熟练地把气球口绕一个结扎紧,再系上一根细绳,一头绑在车头上,气球便飞起来飘在空中,绑上好几只,以此告诉学生们他是卖气球的,而且还是会飞的氢气球。
他很少来,也不知道是不是同一个人,可能我只见过一次或者更多一些,出于对氢气球的好奇,我似乎买过一次,但记不清到底是自己买的还是小伙伴买的了,也可能我们都买了一些,它们紧贴在教室的天花板上,许多人跳着去够那绳子,这也是我第一次玩氢气球。
除此之外,一二年级时,大门外还来过一个卖小石膏模型的,我还记得那是中午吃过午饭之后,我一个人闲逛到校门外,看到门口左手边的地上铺着一张大布垫,上面摆满了白花花的石膏模型,当时大门口除了这小贩就只有我一人,而我很自然地就被吸引了过去。
第一感觉这些东西都是他雕刻出来的,心里不禁下意识地感叹这手艺是真的不错,什么造型都有,动物、人物、器物,我好奇地一件件拿起来仔细端详,看了一会儿便看出了门道,所有同一种类的不管是大小还是细节,都几乎一模一样,他应该是把软石膏填充到一个软橡胶一类的模具腔里,等石膏固化之后,把模具剥离,就成型了。
虽然不是亲手雕刻出来的,但这些石膏摆件还是让我心动了,问了下价格也不贵,但我已经忘了多少钱一个了,几番挑选之下,买了一只狮子,就跟大寨门口那种石狮子一模一样,还有一个仰躺在石头上,双手枕在脑后,光着膀子的小男孩。
在之后的二十几年时间里,这两件石膏摆件一直都摆放在家里那张写字台上,成了这台面上驻留时间最久的两件物品,就连那两只青蛙猫咪储蓄罐,来得也比它们要晚一些。
上学的时候,我经常会擦拭它们身上的灰尘,连那几只储蓄罐一起,把这台面上的摆件都擦拭一遍。搬家之后,这张写字台连同台面上的东西,都摆在了我的房间里,它们每天朝夕陪伴我到初中毕业。
当家里重新装修的时候,它们和写字台一起被搬到了三楼南面房间,紧靠窗台之下,我也很少再去。直到去年,拿起在这张写字台上摆了二十几年的这两件石膏小模型,它们身上已布满了细小的孔洞,像被风化了一般,仿佛用力一捏便能捏碎,但我上一次见它们时还不是这样子的,似乎时间趁我不注意的时候正在快速侵蚀它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