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 雨

作者: 半指沙漏 | 来源:发表于2015-01-30 01:28 被阅读1818次

                                                            沉思的旅行者

    现代社会里众多旅行者,骑行、徒步行,翻山越岭,寻求不同的方法到达自己心目中的目的地,也许有些人向往着闹市缤纷的夜晚,川流不息的人群,生活的紧迫感,厌倦了在乡间小镇慵懒漫步的步调,企盼着和白领精英们同时奔跑在大都市的人流里,还有这样的“驴友”,他们热爱荒原,爱那份沧桑,宏大的气势,游荡在漫无边际的沙漠里的迷茫感,有些人心系大美山河,有些人徘徊在园林古寺边。余秋雨,一位特殊的旅行者在希腊古城边留下他思想的烙印,和普通人一样一部相机,一个背包,从未割舍过自己的笔,布满着岁月的伤痕,显得日久弥新,仿佛流淌着他的思绪,他的情怀,一位善于思考的旅行者。一群旅行者缓缓走来,一阵喧嚣,一阵按下快门的声响,他们匆匆离去的背影。他,驻足凝望着,静静地思索,对于普通旅行者而言,欣赏景色是从肤浅的一面看待美学,谈美,美在何处,却无从说起,荒原是沙漠尘土堆积的天堂,爱琴海汹涌的海浪无情地击打着礁石,当你按下快门的一瞬间,记录着漫漫红尘里的曼妙美景,更是一种扣人心弦的享受,用心触摸着旅行地的每一个角落,聆听着荒原海浪的故事,旅行并有着美学层面的收获,作家,旅行者,人生犹如一程文化苦旅,苦乐交融着,畅快地述说着自己思想里的故事。

    余秋雨的眼中杰出的艺术,在旅行的途中不断提炼,异地的景色因为深厚的文化底蕴而愈加充实,驻足的瞬间,不仅仅局限在快门按下的那一刻,当地人的一举一动、一个眼神、一丝笑意,都是一道绚丽的风景线,在景色中和他们谈笑风生,谈吐间的艺术、独特的地域文化都是旅行者们不可错过的异地元素。“看如花美眷,度似水流年”流淌在耳边的昆曲曲调,文人制词,散唱为主,余秋雨旅途中的杰出艺术,超越了对现实的追索,超越了对善恶的裁定,而达到足以鸟瞰和包容两者的高度。迷恋着园林的姿色,轻抚着池边的莲蓬,婉转的行腔,细腻的表演勾起了秋雨的注意,吸取江南民歌小调音乐的精髓元素,整合出一种不同以往的新式曲调,同时延长字的音节,造成舒缓的节奏,给人以特殊的音乐美感。优雅婉转,昆曲的本色,历史变迁也将一些北方元素融入其中,杰出的艺术也正是超越地域的局限,天衣无缝的交融形成新的独特的个体,河北人张野塘,才华横溢的民间音乐家,他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协助魏良辅将北方曲调吸收到南方的昆曲中来,同时对原来北方曲调的伴奏乐器三弦进行改造,将它与箫、笛、拍板、琵琶、锣鼓等乐器共同用在昆曲的伴奏之中,使其唱腔变得委婉、细腻、流利悠远,被人称之为“水磨腔”。当旅行者领悟着艺术家的内心世界,揣摩着他们的思绪,淡泊了现实纷争,嘈杂的世界早已被归为心外之物。秋雨,一个站在这个高度上欣赏杰出的艺术,旅行的中心命题便是人生的况味,旅行伴随着思索,探索当地古乐千百年来的演变历程,每一个朝代、每一点线索里都潜藏着当地文化的故事,与园林姿色融为一体的声响,弹唱者在苏州古城区里寻找着知音。秋雨的目光收录了中国大江南北的民族艺术,在颇显悲怆的文化氛围里,昆曲得到了庄严的生命绵延,尽管她躲在灯火阑珊的角落里而远离大众,却无法敛止自身魅力犹如子夜丁香花般浓郁发散。当现代化气息充斥在城市小镇的每一个角落,古典民族艺术正在被年轻一代遗忘,旅行者们陶醉在山水田园里,被淹没在繁华都市里,未曾拾起古典文化的记忆。

    曾有人说过,余秋雨的文字仅仅是游记的化身,文本纯粹就是游记。但当你感受这位旅行者笔下的故事,用游记来形容他的文字未免显得有些平淡,生活和旅行的界限已经变得模糊,融入山西黄土高坡农民的圈子,释放纯朴的人情,仿佛自己的生活已被渗透。旅行的境界已成为一种生活的艺术,笔杆间流淌着生活的气息,灵动的思绪不再因为地域差异而停滞。当民族艺术被外来文化、网络文化严重侵蚀的时代,诗词曲赋遗落在岁月的冰河里,鲜有人将它的碎片拾起,书橱里布满灰尘的古诗典藏、散文集,一个民族正面临精神境界极度匮乏的状态。在旅行的途中发觉失落的文明,沉思的片刻,道出日渐褪色的民族艺术散发的魅力,便是不同于其他旅行者的伟大之处。秋雨的文化苦旅,艰苦的旅程,更多的苦来自于对消逝文化的哀叹,身处在文化沙漠中的痛楚,“祖国啊,此刻你在哪里?你美妙的诗情,怎么全然归于无声?你⾼贵的琴弦,怎么落到我这样的平庸流浪者⼿中”,文明遭洗礼,竟然又是一番愚昧。秋雨的作品挖掘着民族艺术的根源,优雅地漫步在人生的旅途中,试图唤醒迷失在文化沙漠里的民族。

                                                            精神乐园已经丧失了吗

    何谓文化沙漠,湮没在沙漠里的历史轨迹,被边缘化的主流价值观,危机感严重的文化意识形态。香港是著名的文化沙漠,以每年7月书展为例,书展入场人数很多,说明阅读风气很浓,可是书局销量仍处于低谷阶段,两者都有明显的矛盾,酒桌文化里引觞而酌的奢侈场面,价值连城的视听器材,购物、消费成为“拜金”一族,富人、中产阶级、学生们却不情愿花费几十元来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消费物质的强烈欲望却缺失消费文化的热忱,一年一度的书展盛事,凑热闹的伪文艺青年,买书并不等于真正意义上的消费文化,最本原的消费文化是用心去体味书的厚重感历史沉淀的精华,而他们只是在表面炫耀着,这是藏书主人的“品味”。

    功利的商业文化成为主流文化的代名词。商业蓬勃,自然有商业文化的出现。然而,商业文化却是极端功利的。商场向来重名利,金钱挂帅,唯利是图。为了赚钱,投机取巧,务求不劳而获,甚至牺牲了自由以及扭曲了人格。这个社会充斥物质丰富,缺乏心灵富足,很多人拥有金钱,却缺乏了爱。久而久之,暴露出个性的自私,众人各怀鬼胎、明争暗斗、尔虞我诈,这就是古典文化脱胎换骨后的特有的文化吗?

    阮籍之不拘礼,带有浓厚的厌弃世俗的色彩。他的《东平赋》、《亢父赋》、《猕猴赋》,借写风土之污秽,写世俗之污秽。他的《达庄论》、《大人先生传》,毫不掩饰地发泄他对礼法之士的厌恶。他的任诞,是用自己的行为,表明对世俗礼法的极端鄙夷,如他所说:“礼岂为我辈设也?”他的任诞,也是个性受现实政治压抑,不得伸展,寻找另一途径来表现的结果。他一生处在错综复杂的政治格局中,小心翼翼,靠无是非、入于无何有之乡而得以自全。他的任诞,其实带有某种强烈表现被压抑个性的色彩。余秋雨笔下肆意酣畅的竹林七贤情怀,是现实外的精神乌托邦,出身名媛望族却以脱离甚至唾弃官场来标榜自己的不同凡俗,但如今所谓隐,便是逃避现实。

    青少年陷入了情绪亚文化的危险,往往扭曲历史见证,尤其是无厘头文化,以庸俗粗浅或暴力血腥的剧情为主,观众耳濡目染,低俗网络无厘头文学如潮水般涌来,但在余秋雨的文字里,沉淀着中国古典文化的智慧,儒道墨的思想境界,存天理,尽孝道,善待朋友,在散文的平台上引领读者走出文化沙漠,在精神世界里重塑文化的本原。

                                                                 心灵的洗礼

    功利心态严重的阅读者,无情地批判秋雨的温情文字,充满着浓浓的心灵鸡汤味,无病呻吟,文字缺乏实质性的社会价值,可视为过时的文本。但文学和艺术不同于社会价值观,真正的经典艺术是不会随着人世境迁而流逝,当社会价值观被染上了“拜金主义”色调,日渐淡化的人情味,更需要在思想的空间里挖掘一方净土,与利益与世隔绝的境地。“社会太热闹了,能不能安静一点”。15年又一部震撼读者群的巨作《冰河》问世,频繁的意外和磨难,终找到情之所属,映射着生活的动态和自己的心声,在绝境中悲剧性的坚持着,冷眼相待红尘里的流言蜚语,寻求另一个释放心灵枷锁的境界。在勾勒艺术雕琢文字的时候,将利益之心里的尘埃沉淀、过滤、洗净,老子是我们精神的“清道夫”,他让我们做减法,减到非常清静的境界,能够做出很多事,这是属于自己的。秋雨旅行、创作、再现历史故事,在文化沙漠里寻觅安逸典雅的精神乐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 秋 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upkx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