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和L先生是异地恋。
前一段时间他外出旅行了,因为一些错综复杂的原因,这是一段我无法同行的旅程。
L先生出发之前,我表现得十分淡定与开心,跟他说:“记得发照片和视频给我哦。”
然后就是他飞机起飞的前一晚,我慌张地在心里祈求可不要出什么事才好。之后他的旅程里,因为几个深夜联络不上,我翻来滚去睡不着。
到他重新出现,发给我阴暗洞穴里探险的照片时,我发现我们的思维与感受,好像岔进了两个时空。
L先生走过了一段黑暗惊险的山洞之路探险,而我走过了一段慌张和不安的心理历程。我对L先生不能感同身受,L先生对我的心情也一无所知。
这种男人所不会理解的,女人基因里的不安全感又再次激发出来。
于是第二天的一个傍晚,我突然兴致勃发地走去一家餐厅吃晚饭。并不是L先生发的异国美食照片刺激了我对美食的追求。
我只是想通过出外就餐,获得与他相同的感受,进而获得我们是在相同轨道上前行的安心感觉。也进而获得一种控制感,即我能了解和掌控所发生之事的感觉。
因为我无法得知他把混杂着异国香料的米饭放入口中时,新鲜的味蕾刺激会引发大脑的何种情绪反应。
我也无法理解他遇见当地不同的风土人情时,会对当地的社会产生何种直观的思考。
再来就是,旅程结束后他发生了微小的改变,但是我无法知道他因为旅途中的哪些细节受到了触动,进而在心态与心境上发生了改变。
总而言之,我是害怕我已无法,和他改变了的某个部分交流。然后L先生会自然而然地把这段不能和我产生共鸣的经历,当成秘密收在心底。
对于这份经历的不一致和感觉的错位,让我陷入了深深的疏离与不安之中。
而之后我终于对自己的心情有所理解。无论是害怕L先生的意外,或是害怕L先生的人生轨道与我产生偏移的这种不安全感,归根结底都是出于对无常的恐惧。
02
我也回想起了以前的一段旅程,那是我读大学的年龄里第三次离家远行。
有一天回到住处已疲惫至极,给没电的手机充上电时,发现微信上所有的好友都在转发我疑似遇险的消息。我第一时间澄清,并与所有急切的好友赔不是。
最后弄清楚了原由,是我母亲因为联系不上我,以可能遇险的担忧为由,发动我的好友寻找我。
在那一刻我感到深深的无力,是那一份钳制以及不被信任感,压得我透不过气。
我能理解父母对于无常可能发生所感到的担忧。
但我的立场依然不变。我的消息确实可以暂时安抚为人母的恐惧,但刺激父母经受恐惧的并不是我,这不是我能解决的问题。
担心子女因为无常而夭折,这是为人父母都需要面对的课题。
这种无常被重复的日常生活掩盖,暴露出来时更加尖锐。每一个人都需要去寻求解决之道,而不是转移课题。
如果将解决之道寄托于侥幸,必定会常受到别离所带来的担忧、恐惧之苦。
或者将解决之道寄托于宗教,如缺乏极致的虔诚的信仰,必会在人云亦云中产生质疑怀疑,然后随波逐流地陷入到激烈的宗教骂战、讨伐与对抗中。
他把自己对于无常的恐惧转移到了捍卫宗教正义的问题上。
或者将解决之道寄托于控制着子女,以保护之名限制子女的冒险,也会让自己陷入受害者思维,并且亲子关系陷入一团纠结与激烈对抗之地。
此时就是误把自己对于无常的课题,错当成子女的课题,或是当成了如何控制子女的问题来解决。
不能认清自己的课题,以及承载随之而来的痛苦。必定不能自在地做自己,也不能恰当地爱别人。
03
关于应对无常的办法,可以是一种应变能力,加上一种强大的心态。
应变能力可以是一种社会能力加上整合资源的情商,帮助人度过财务危机、家庭危机、健康危机。但能力之下必定有一种强大的心态支撑。
这个解决方法不是一个教科书上的道理逻辑,吞进去就能显灵。也不是一处固定的归宿,例如待遇优厚的公司或者好丈夫或者美满家庭。
找一个好公司可以咨询猎头,嫁一个富豪子弟有套路可学可练。没有章法、套路以及逻辑的是无常事件。因为不确定什么时候会发生,以什么形式发生,发生之前又有什么端倪,所以才称之为无常。
它超出了常人的理解,因为无法理解也无法掌控,所以会让人感觉不安和恐惧。
解决之道是,你必须正面遭遇无常,以及各种不得不经历的创痛,度过不解、愤怒、怨恨、平静、释怀、放手,种种之后回归。
而后才得以拥抱人生的不确定性,在不确定性中玩耍。
另外关于应对无常,是我们独立的课题。我们需明白的是,今生有幸能觅得佳偶与好友,我们仍是独立的个人。
意味着每个人都独自走着自己的人生路,孤独地穿过一个又一个难题,竭力寻找解决之道。这些课题是仅属于你的,没有人能帮助你。收获也是仅属于你的,无人可理解与分享。
L先生的旅行见闻与经历会牵连出他的课题,而我对于他的担忧与不安全感却是属于我的课题。
我们无一不是在独自经历、寻觅解决之道。
课题的独立,有如我幼时系鞋带,怎么都学不会系鞋带是我的课题,而为这样的我而着急不已是母亲的课题。
我既不能以自己弱小为由胁迫母亲来帮我系鞋带,而略过学习这个课题。
母亲也不能逼我快快学会系鞋带,以让她安心。
因为她就失去了一个思索为什么自己会着急,以及如何安放自己焦躁的心的机会。
父母与子女是一对不由得我们自主选择的关系。本就是一方处于人生轨道的末尾,一方处于人生轨道之初的,且成长环境、时代、思想都有极大相异之处的人。
所以他们对于你的人生课题并不能帮助太多。而且有时候,原生家庭就是一个你必须面对,以及拿出和解之道的人生课题。
而我们自己选择的,要相伴一生的伴侣。两人虽因为某些相似之处而吸引,但不要忘记还有大片大片的相异之处。
这相异之处是不能感同身受,以至于爱莫能助的,只能由我们亲身搏杀出一条生路的课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