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活成一棵树——《植树的牧羊人》教学随感
长安九中卢小林
《植树的牧羊人》是第二次讲这篇文章。三年前,同样的教室,不一样的学生,我讲了同一篇文章,然而今天再讲这篇文章时感受真的不同。三年时间,牧羊人,他一直一个人种着树。他种下了十万颗橡子,在这十万颗橡子中,有两万颗发了芽。而这两万棵树苗中,会有一万棵被动物咬死,而最终只有一万颗长成大树。三年时间,牧羊人把一片贫瘠的土地变得葱郁,有了生机,而他一坚持就是35年。而我的教育历程也是以三年为周期,今年又接了一批新学生,带着两个班的语文,其中一班的孩子资质平平而且书写习惯特别不好,二班学生上课反应快些,绝大多数书写字迹清晰。今天在二班上课引导学生探讨牧羊人的精神内涵,孩子们在文章中顺利的找出了体现牧羊人精神品质的句子,分析出了执着、坚毅、伟大、默默无闻、不求回报、无私奉献等品质特点。从特点来说,学生概括很全面,但还只是一个一个的点,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我进一步引发孩子们思考:一个人,一片森林,一个奇迹,最后一次见到牧羊人时已经84岁了,甚至不久也会离开这个世界,然而他却给这个世界留下了许多,那棵树,那片森林
是可以永久的立在那里吗?它们不正是一个一个立着的牧羊人吗?牧羊人把自己活成了一棵树,永远的立在了那里,为世界提供更多的氧气,净化了空气,美化了家园。同学们,作为我们每一个平凡的人,不正要努力地将自己活成一棵树吗?也许孩子并没有真正的理解努力活成一棵树的意义,但是一定要为他们埋下一颗种子,为他们创造一片沃土,也许有一天他会长成一棵大树,明白生命的意义。面对一班的三十三个孩子,他们各有特点,有热心的,有负责的,有懂得感恩的,有性格外向的,也有性格极其内向的,有成绩极差的,字都不认识几个的,也有一写作业就东抓抓、西抓抓的一节自习下来写不了几个字的,参差不齐,怎样在他们现有的基础上都有一些进步呢?不妨也为他们埋下一颗种子,而最好的方式就是阅读,鼓励他们多看书,鼓励他们把看过的书做成思维导图。《朝花夕拾》阅读完之后,我安排学生做了了一次手抄报,画了一次思维导图,其中有一部分学生真的是高质量的完成了这个作业。还有一部分学生写了人物评论,观点鲜明,语言评价丰富。先不管作品的水平如何,他们自己动手完成的过程也是一个大好的学习机会。这个过程会收获努力、自信、成功的喜悦,最终内化为他们的一种精神力量。牧羊人埋下的种子,最终长成树的只有百分之十,而他却是用百分百的努力、认真、仔细埋下了所有的种子。而我也想对自己说,与学生,要用百之百的努力为他们埋下那颗种子无问结果,努力做好自己该做的,努力让他们长成一棵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