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为了家乡更美好

为了家乡更美好

作者: 映日菡萏 | 来源:发表于2020-06-24 17:18 被阅读0次

新时代文明实践家庭故事(5)

为了家乡更美好

——记丫江桥镇刘阳春先生的桑梓情怀

文  张小青

刘阳春先生是攸县丫江桥镇新杉岭村老屋组人,出生于1934年。曾先后担任过攸县县委宣传部长、县委副书记兼公社党委书记、岳阳县县委书记、岳阳地区副书记、邵阳市市委书记、邵阳军分区第一政委、两届省委委员、省供销社主任等职,是中共十三大代表,于1999年正式退休。从政几十年,刘阳春先生政绩斐然,深得民心。

明年我欲修桑梓,为赏庭前荔子丹。

刘阳春先生不仅是一个勤政为民,政绩卓著的好领导,他更是一位热爱家乡、体恤民情、造福桑梓的攸州好儿郎!在攸县丫江桥镇,提起阳春老先生,常常要感动人泪眼婆娑!

今天,就让我们来采撷几朵刘阳春先生回馈家乡、桑梓情深的感人故事吧,用以激励后人心怀感恩,学习传承!

一、援助生产千方百计

从新杉岭小山村走出去的刘阳春先生在离开家乡的几十年来一直关心着家乡的建设与发展。家乡,始终是他心头上最深的牵挂,最重的惦念。在任期间,他虽然人在外地,但心却时刻挂念着家乡,只要能够为家乡出得上力,帮得上忙,他都认为是一份骄傲和欣慰。上世纪70年代,他积极帮助争取国家粮食储备库落户攸县,功不可没。计划经济时期的农资特别紧俏,攸县作为农业大县,对于农资的需求更是非常迫切。他便想方设法,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积极帮助攸县解决农药、化肥、柴油等各类农业紧缺物资,大力支援攸县农业生产建设。为促进攸县农业发展、农民丰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办学兴校竭尽全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刘阳春先生走出丫江桥驰骋湖湘大地屡创功绩,他更深的懂得知识对于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他爱家乡,更关爱家乡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1999年冬,刚刚卸任的刘阳春先生回乡探亲,当得知村里原来建立在有着一百多层陡峭阶梯山坡上的村小学,雨雪天气摔伤的师生屡见不鲜,而且学校墙体多处开裂,教室内四处漏雨,已被鉴定为重度危房,严重影响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时,他急为孩子们所急,凭着对家乡公益事业热心支持的善念和对下一代学习成长的关切之情,他不顾患病在身,硬是要教师出身的妻子周晚菊女士搀扶着,冒着寒风冷雨,艰难地爬上了一百多层陡梯,亲临学校勘察。面对破败不堪、险象环生的学校,他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下得山来,他马上走访多家农户,听取群众对建校的意见。全村人民都把新建学校当作燃眉之急,希望能够尽快把学校搬下山来方便孩子们上学。这些殷殷期盼之声感动了他们夫妇俩,在村里经济拮据,无法启动建校工程的情况下,二位老人开始奔波在拜见省、市、县相关领导,请求支持建校的积极协调中。一对耄耋老人,在这条艰难求助兴教的道路上,吃过不受苦,受过不少罪!刘阳春老先生腿脚不好,都是由人搀扶着从这个单位找到那个单位,上上下下爬楼梯中间都要歇息好多次。还有,他们受过多少冷遇,遭过多少搪塞,走过多少往返路,赔过多少次笑脸,我们都不得而知。我们所知道的是二老以“精卫填海”般的执着,终于为村里筹到了20多万元的建校资金,他自己还捐款2万元——这是孩子们的希望啊!村委会旋即组织村民力所能及的集资、调整土地、出义务工,着力精减压缩建校开支,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每一分钱,终于在2001年建设好了一栋2166平方米的崭新的学校。

学校建好之后,他又加紧联系相关单位捐献教育器材和书籍,为村里的孩子们精心打造了一个崭新的、先进的、优越的学习环境——村民们都幸福的赞颂道:这是孩子们的福气啊!

淳朴的村民强烈要求村委将学校改名为“阳春学校”,以示感恩。刘阳春先生闻讯后,当即予以阻止。他说:这所学校是充满阳光和希望的学校,可仍称“杉岭下学校”或“阳光学校”,自己只是略尽绵薄之力,不能独担此誉。于是大家一致同意将学校命名为“阳光学校”,感谢党的阳光普照,感谢阳春老先生的倾情奉献!

三、修路架桥功德斐然

家乡情结就像血液一样贯穿于刘阳春先生的全身,贯穿于他一生的时时刻刻、岁岁年年!自他退休20多年来,刘阳春先生夫妇为家乡建设四处奔走,积极争取各级支持,合计筹款达100多万元,帮助家乡修了三座桥,筑了两条路,防山治水,疏浚溪河,倾注了不少心血和心力。

过去,因村里的道路坑坑洼洼泥泞不堪,村民们总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要致富,先修路”,深谙乡村发展道理的他积极向上级争取立项,赢得国家资金的大力支持,终于将这十多里长的泥泞道路拓宽加固、水泥硬化。成功通车的那一天,村民的笑脸绽放得像花儿一样!

2014年春天的几场暴雨,使村内多处山壁崩塌,水冲沙压致使江堤崩溃、农田被毁,对家乡和村民的怜惜之情,又催促他拖着年迈患病的身躯再上省城,求援到省水利厅的大力支持,实施了护山治水工程,保护好了家乡的这一方水土和人民的幸福安康。

四、扶贫帮困爱心绵绵

国家扶贫攻坚战一打响,刘阳春先生更是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主动站在家乡扶贫攻坚战的最前沿。他一向对村里的贫困户特别关心,不但捐钱捐物,而且一定坚持要亲自上门走访问候,即使他如今已经年事已高,行动不是很方便,但是,对于访贫问苦的关怀行动,他坚定的说道:“就是扶,也要你们扶着我去看望他们!我是要送温暖,而不仅仅是送钱。”因而他对村里的贫困户家庭状况了如指掌,为的是今后能够更有针对性的给予关心和帮扶。每年他回家过年,都要对本组70岁以上的老年人人平捐送200元新年礼金,让老年人过个幸福快乐的新年。除此以外,他还坚持专门资助几名贫困学生完成了学业,让贫困的孩子们学得知识,走上社会,成为对社会对家庭有作为的人!

那年他80大寿,他在家乡悄悄的不声张,不做酒。村里的老年人和贫困户不知怎么知道了,他们便自发凑钱买来烟花鞭炮上门放鞭炮放烟花,热烈的祝贺。把刘老感动的得流下了热泪。他说:“今日我过80,我自己的子女都没有回家,说好了不做酒。可是你们能够这样记得我,搞得这样喜庆,我没想到,我也真的很感动!”其实,正是因为他做得那样那样的好啊,才把全村人都感动得只有这样来回报他!

桑梓情深报家乡,立意传承做榜样。

作为省级领导干部退休还乡,刘阳春先生夫妇俩时刻紧跟党的步伐,积极响应习总书记提出的号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成为村里正能量、新风尚的倡导者和引路人。

2018年7月的一天,在新杉岭村党总支部大会上刘阳春先生和夫人周晚菊女士兴趣盎然的给全村所有的党员讲了一堂激情洋溢的党课,倡导全体党员要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树乡风文明、破陈规陋习、建“五好家庭”,动员全体党员群众为建设美丽富强的家乡努力奋斗。

此时的刘阳春老先生已年至耄耋,拳拳爱乡之情,绵绵期盼之意感人至深!大家都深情的祝福他健康长寿,让丫江桥的老百姓更多的受益,让丫江桥的山川河流更多一份庇护!刘阳春老先生却非常爽朗的笑着说:你们放心,我的目的就是希望家乡更美好!即使我走了,我还有我的儿子,我的言传身教已经带动了他们对家乡建设的关心支持。他们一定会记得我的教诲,传承好热爱和回报家乡的桑梓之情!事实上,刘阳春老先生的多次捐款和向上争取项目支持,也都倾注了儿子们对家乡的热爱和奉献。

桑梓之地,父母之邦。刘阳春先生对家乡的深情厚谊,家乡人民是不会忘记的,家乡人民衷心的祝福他健康长寿,同时也一定会以刘阳春老先生这样的贤士精英为榜样,努力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2020年6月22日

相关文章

  • 为了家乡更美好

    新时代文明实践家庭故事(5) 为了家乡更美好 ——记丫江桥镇刘阳春先生的桑梓情怀 文 张小青 刘阳春先生是攸县丫江...

  • 晒晒散步随手拍

    爱家乡,爱身边的美景。更爱这美好的生活。

  • 家乡的记忆(小女习作)

    家乡,是每个人的归宿;家乡,带给每个人许多美好的回忆。我的家乡——历史悠久的廊坊,无论趣事还是美景,都成为了我人生...

  • 坚持日更

    为了坚持, 为了日更 写作不断, 坚持努力。 美好一生, 贵在坚持, ...

  • 《狼道》摘要

    家乡固然值得眷恋,但当危险降临、生存受到威胁的时候, 我们会选择离开。离开家乡不是逃避,而是为了寻找更美好的明天。

  • 散文127:我爱家乡的湖

    我爱家乡,更爱家乡的湖——洪泽湖,因为她给予了我无限的幻想与美好的回忆。 秋分一过,秋意越来越浓,家乡的洪泽湖更是...

  • 黎阳河塬上行@随笔原创

    家乡的人更亲,家乡的水更甜,家乡的山更美,家乡的年味儿更浓…我爱家乡的山山水水,更爱这苍山碧绿的五彩斑斓。 今天2...

  • 家乡的美好

    我的老家在湖南的一个小山村,,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好地方,哪里远离城市的喧嚣,远离雾霾的侵害。我最喜欢每年的夏天,想起...

  • 家乡多美好

    蓝天白云飘, 小溪鱼虾跳。 荒滩芦苇荡, 家乡多美好。 注:下面作品来自琅琊小学二(2)班的学生。

  • 为了,美好

    海子说,从今天起 要做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想想,也许悲哀 我一没出生在草原所以喂不了马 我劈不了柴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了家乡更美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nxdf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