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铁上看完了《局外人》的介绍部分,也觉得有些震撼呢。
对主人公的淡然、超脱特点有些似曾相识的感受,会想到我身边也出现过对他人或者自己的评价里有这类形容词。
我感觉主人公的行为方式与个人特征在现代这个环境来看依然会显得格格不入,亦“局外人”之意,现代人的孤独感也在凸显,应该蛮多人看见这样一个人物处境,都会有些同感吧。
看见他没有在母亲的葬礼上哭而被判死刑,立马惊讶地想起看到蒋勋先生在《孤独六讲》里提到竹林七贤之首也有这个实际情况出现,这是早期的“预言”,还是文学创作本身就基于实际生活呢?
写者介绍作者加缪也是一位对社会很关注的作家,自己积极参与和投入到一些政治活动中并用自己的文字去报道,写出对社会的思考。这一点我觉得令人敬佩,他自己也承认写这个犯罪与监狱题材的故事,是因为自己早已接触、旁听过一些现场审判,他的创作不能将这部分经历给抹去和忽略,想必也是因为实际生活的体验与了解,才有了这部著名、有影响力的代表作。这也是认真生活的人呐。
还看见他写了《西西弗神话》,又见到这个人物和寓意,写者对他的这一部作品也是予以了高度称赞,一个不到三十岁的青年,能够从社会的层面,广泛深入地指出,我们每个人都像西西弗一样推动着巨石上山,看似徒劳,实则也体现出一种壮烈。
我觉得这种理解也是认真生活的一个态度,可能是在知晓生存的“虚无”、“无奈”成分后,我自己的一个选择,我知道我的命运就是这样渺小无力,但我还是顺从着这个轨道做我所能做的,尽力去让自己充实。
最早知道“西西弗”这个神话人物是从听苏打绿的《未了》开始的,从歌词、演唱里能隐约感知到这个人物的一点事迹,也从中领会到我们自己也像西西弗一样,在生活轨道上推动前路的巨石,他可以是我们心中的一颗启明星,而朝他致敬的我们,正在身体力行、认真生活的我们也是自己或他人的一颗闪亮的星。最新季的《歌手》,青峰也选择了这首歌来演唱,他在微博的歌手笔记也说出了这首歌的愿景、来源,值得回温。
文学、音乐这些事物,会因其基于生活的体验、思考、创作而熠熠生辉,也照亮、引导我们每个人前行。至于前路如何,是不是又会重新从山脚出发,都还得我们自己去走着发现,不是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