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读书方法回顾和反思
回顾我的读书方法大致分四个层次:概览》泛读》精读》常读常新
概览:由于做IT的缘故,平时很多朋友和同事会让我帮忙找电子书,这时候我会通过豆瓣大致看下书评,简单扫一遍序言和目录,对这些书大致有个概念,有时候还可以意外发现一些好书,如最近找到一本《风格的要素》,原来被誉为英文写作领域的圣经。
泛读:主要针对当年新出的书,如今年的《谢谢你迟到》、《今日简史》、《生命3.0》、《AI·未来》等,看这些书不至于让自己与时代脱节,读书方法重点先看序言,然后挑一些特别感兴趣的章节泛读,如果能够找到听书的材料会优先选择。
精读:这个主要是一些行业经典书籍,有些已经作为教材使用,大多经过多次再版,例如曼昆的《经济学原理》,还有龙书《编译原理》、《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等技术书籍,提到技术书籍国内出版的大多比较水,特别是七八个人合著的那种。学习新技术我会优先看官方Reference或者作者的Paper,然后借助Manning出版社的In Action系列学习实践经验。还有一类“元知识”类书籍也值得精读,读这类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学习其他知识,往往能事倍功半,例如《如何高效学习》、《学会提问》、《金字塔原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等。一些专业度高的书籍阅读为了快速起步可以尝试先从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开始,读后可以借助图表或者思维导图整理全书脉络,方便随时回顾,例如之前对学会提问的图表化梳理:https://t.zsxq.com/76Uv333
学会提问全书脉络常读常新:这类书一般就是公认的传世经典,哲学、文学方面居多,例如诸子百家、枕边书、家书等。就是困惑迷茫的时候翻几页往往能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下面说说对自己看书的反思,首先是虚构类的书看得太少,太讲究理性和逻辑,而未来智能时代,往往想象和创造才是人不同于机器的关键所在。其实理科强调的是如何解决问题,而文科才是提出新的问题,从趋势来看也已经是跨学科融合。
其次,之前看了很多人物传记,从官场政要、商界大佬到文化体育明星无所不有,但对于世界人文历史方面的书了解甚少。一个感触是2015年和同事去纽约参加技术会议,每天啃着面包,徒步丈量了从北边中央公园到南边自由女神像,从西边航空航海博物馆到东边联合国总部,还参观了各种大小艺术博物馆,但总是缺少那种感同身受,或者似曾相识,基本处于“下车尿尿/拍照,上车睡觉”的状态,也许多看点相关的书就不至于。
最后,如同孙子兵法里面讲的“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读书目的是为了提升认知,但人类的知识总有限制,认知圈越大,未知的边界也越大,这时候如何答疑解惑,往往需要借助内心的力量,宗教、艺术、哲学方面的书往往可以让你获得看待世界的新角度,新书常有而经典不常有,所以应该把有限的时间投入到阅读经典和让心灵充实平静的书。
关于童书,从女儿开始上托班就一直搜罗各种优秀绘本,看了不下百本,我自己的经验是优先选择获奖的经典绘本,例如美国的纽伯瑞,美国凯迪克,还有安徒生国际儿童大奖,台湾信谊出版社的爱心系列,豆瓣上都有不错的豆列可以关注,我这里推荐一个挺不错的公众号《怎样给孩子选书》,他会不定期推荐一些很有价值的童书。
最后补充一点:如果情况允许,尽量利用好图书馆资源,例如杭州市图书馆,只要你有一张身份证就可以借25本书,保留45天,完全可以满足泛读的需求,毕竟“书非借不能读也”。
如果你有读书的经验或者好书推荐,也欢迎关注我的知识星球一起交流,祝你读书快乐!
我的读书方法回顾和反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