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随笔散文
“醉 美” 桃 源

“醉 美” 桃 源

作者: 芭蕉夜雨寄相思 | 来源:发表于2017-07-24 11:09 被阅读0次

            记得央视曾播出贾樟柯导演介绍山西汾酒的短片,他在讲述汾酒酿造的历史时,肯定了这种地方酿酒文化的价值,同时认为汾酒成为了山西人外出时疏解乡愁的载体。因此,山西人出门总得带上几坛汾酒,聊以慰藉游子之心,从而也将汾酒文化传播到了各地。听说文学采风要到桃源,我颇为期待,一来作为一个“东弯头”人,还未曾到访过“西弯头”的这名称颇为诗意的小镇,二来虽然耳边略有所闻,但“苗乡”、“酒都”终归只是窥见一斑、道听途说,这次终于可以来个近距离接触,尤其想品一品吴江的黄酒文化。

            采风一行首先来到了中南酒厂,参观酿造黄酒的整个过程,可谓得偿所愿。酒厂负责人带领我们参观了蒸米、加曲、发酵、过滤、调配、灌装等一系列工序,并告诉我们这些酿造工序是原汁原味的桃源本地特色,由一代代酿酒前辈们传承至今。揭开陶制大缸的稻草盖,一股酒酿味扑鼻而来,馥郁浓香似要醉人,而缸内正在发酵的糯米缝隙间还在使劲冒着一丛丛气泡,不禁让我回想起儿时,父亲自做酒酿掀开盖碗时候的情景,有时发霉了,有时发酸了,有时却是酒香四溢。那种不确定性,充满了挑战,激励着人不断去精益求精。酒,就是有这样一种魔力。

            酒厂负责人的讲解令我茅塞顿开,原来酒的酿造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适宜的温度、良好的水源、长久的经验都是酿酒成功的砝码,而温度和水源则属于上天的控制范畴,佳酿的不确定性正源于此。周朝人将酒视为上天的一种恩赐,我想不仅是因为感恩作物的丰收,想必也敬畏酿酒成败的神秘感。一代代酿酒前辈们正是怀着对自然的崇敬之心,不断追求雕琢产品的创造和精益求精的品质,才让吴江的黄酒文化在市场的浪涛中屹立不倒,在传承的历史中绽放光彩。

            结束酒厂一行,驱车在树影婆娑的道路上行驶,凉风阵阵,心肺享受着树林氧吧的自然清新,让人倍感舒心畅意,这得感谢路旁宽阔的香樟林,可谓是“苗乡”的代言人。偶见一些少年在树林的沟渠间钓龙虾,不禁回忆起小时候和玩伴嬉戏的岁月,那些和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日子,不由对荒天池更有一番憧憬。几分钟后到达了目的地,随行人员告诉我们,这里以前荒的如“无人岛”一般,一直处于“世外”的状态,那岂不是“世外桃源”?

            在“七十二条半港湾”的荒天池里,树木掩映小径,小河分割圩岸,鸟鸣打破幽静,鱼儿畅游绿水,我穿行于林海天池间,在百年泰章桥畔品味吴王的遥远传说。据说,这里曾是吴王夫差隐藏战船的地方,附近还曾建有吴王的行宫,这个世外桃源的魅力可见一斑。我忽然发现“吴宫”老酒名字的由来,原来桃源自春秋时便以宫廷贡酒“吴宫酒”闻名于苏南吴地,酿酒历史可谓源远流长,自然与人文一同融入在吴风越韵里,令人文历史多了一份自然灵动,让生态美景多了一份人文底蕴。

            二千五百多年历史的春秋古井依旧充盈着清冽的井水,苔藓斑驳的井道仿佛连通古今,它已是吴越文化的历史见证者,夫差的战船和常遇春的水师只是它记忆中的一角罢了。古文化遗址的陶器、春秋战国的青铜器、名人的历史故事在吴越文化园的展馆里一幕幕呈现,直观地梳理着这里的历史脉络,让我溯流而上去瞻仰前人的古迹,也使我顺流而下去憧憬桃源的明天。

            问津桃花何处去,为有源头活水来。桃源的人文历史与自然美景如活水般长流不息、延续至今,而在漫漫长河中人文与自然相得益彰地结合更是难能可贵,这里可以醉于美酒,飘飘乎羽化而登仙,这里可以醉于美景,感受复得返自然的惬意。沉醉于两者间,体验这“醉美”桃源,赏心乐事也。

    ": t����9G`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醉 美” 桃 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nzvk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