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里,我喜欢利用闲暇时间打开工作室群和心仪的几个公众号,浮光掠影式的浏览感兴趣的、让我心动的内容。
这不,群里有这么几条内容,看到之后爱不释手,赶紧留存下来,如同爱玉之人仔细把玩一样慢慢咀嚼。
一·淡定
“世人慌慌张张,不过是图碎银几两。偏偏这碎银几两,能解世间惆怅,可让父母安康,可护幼子成长,但这碎银几两,也断了儿时念想,让少年染上沧桑,压弯了脊梁。”
看到这段话,眼睛一亮,太绝了!太妙了!不止是接地气儿,音韵和谐,铿锵悦耳,都押ang韵,关键是三言两语就淋漓尽致的刻画出众生像。
细细咂摸品位,可不是说的就是你、我、大家嘛?让我回想起在桐柏乌木博物馆里,看到的那几尊弥勒像,真应该把这段话和弥勒佛像放在一起比对,用以平和我们的心态,淡化我们的焦虑情绪。
这个世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站在山顶的人未必快乐,坐在草地的人未必心酸。生活很苦,但 该努力的时候,就好好赚钱,该休息的时候,就好好享受。不讨好别人,不亏待自己,简单快乐。做个俗人,一身正气,坦坦荡荡,清风配明月,长路慢慢走。
人活一生,犹如草木一秋,倏忽而逝。唯有淡定最长远。
二·教育
7天假期,前一半还外出潇洒了一把。后一半除了做家务就陪孩子学习。
越陪心越凉,火越大。甚至开始怀疑人生,怀疑自己的DNA:我生的孩子真的笨吗?
绝望加失望之际,看到了“积懒成笨”这4个字。
“积懒成笨”实质不是笨!是没有了思考和勤奋的习惯。
孩子小时候如果被家长过度放纵(信奉“散养式教育”,支持“生就孩子不用管”,鼓吹“还孩子以快乐童年”……),满满的孩子就会“积懒成笨”,进而导致成人后生活上的不如意。
其实人与人之间的智商差别并不大,随着孩子年级的升高,学习越来越不是一件只凭智商就可以搞定的事。
不少孩子一开始成绩不够拔尖,但是因为有毅力、耐心和好的学习习惯,冲过瓶颈期,越学越有自信,成绩远远超出了老师的预估。
眼看着我家闺女作业中老犯一些常识性的错误,我明白了,她要么就没有认真读题,要么是应付差事,归根结底是没有主动思考,没有进入学习场中。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习惯。
而习惯培养的主阵地在家庭,无论自己的孩子聪明与否,家长都应该培养孩子凡事不要投机取巧,认真学习、认真做事的意识和习惯。而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正是培养这种意识和习惯的好契机。
很明显,在这“认真”意识和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我有时候缺席了,如今的“果”都是之前有意无意的“因”所造成的呀!
家长应该想办法陪孩子冲过去,而不是态度摇摆、怨天尤人或散手不管。
这三个词,我都曾经在某一个时间段里一一“落实”过。
万分惭愧!
因为,凭孩子一个人的力量不能战胜这长久以来形成的坏习气。
真正有远见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时都难免带点绝情。若不逼,很可能会错过最好的学习时机。
三·投资
不管外界如何变化,在自己身上的投资,会让你永不掉价,持续增值。
罗素说:“一个人的外表,就是一个人价值的外观。它藏着你自律的生活,还藏着你正在追求着的人生。”
相貌里藏着自律,精神里藏着心态,衣着里藏着对生活的态度。
人生就像是一场马拉松,看似在拼能力、拼财力、拼资源,但实际上都是在拼健康。
你上半生在健康上投入的精力越多,人生下半场的幸福指数就会越高。
晚上散步,还在跟老公闲聊,如今也算步入中年,再像二三十岁那样的横冲直撞,很明显有点可笑了,应该调整方向和策略,投资自己。
健康的活着,活得健康一些,必须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四·选择
走好选择的路,别选择好走的路,你才能拥有真正的自己。
心之所向,一往无前。
非常喜欢杨绛的这句话。初读,真的有种错觉:这句话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
记得婚姻治疗师金韵蓉女士在她的《你要的是幸福还是对错》这本书中有一句话特别打动我:一旦选择就要为之负责。
人就怕选择之后又患得患失,得陇望蜀,吃着碗里看着锅里,这山望着那山高。
你的心在哪里,你的人就应该在哪里。
汪国真也曾说,既然选择了前行,就只有风雨兼程。既然选择了远方,留给世界的就只有背影。
无怨无悔走下去,走着走着,路就通了,走着走着,路就宽了。决定一个人能走多远的,往往不是能力,而是格局。
这个世界的真相是:无论人生走到哪一层台阶,阶下有人仰望你,阶上也有人俯视你。抬头,会自卑,低头,又自得,唯有平视,才能看见真实的自己。
悦纳自己,才能活出自己。
阅己——越己——悦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