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语文学习
深阅读ll第一章 论述文本:第一节 文章阅读

深阅读ll第一章 论述文本:第一节 文章阅读

作者: 四川也人 | 来源:发表于2018-09-20 14:40 被阅读32次
    深阅读ll第一章 论述文本:第一节 文章阅读

    [本书为马正平先生非构思语文理论的实验。未出版,仅在简书义务连载。]

    歌者不期于利声而贵在中节,论者不期于丽辞而务在事实。
    ——汉·桓宽《盐铁论》

    论述文本,完整的名称是论述类文本 1。为了简洁,请让我们在这里叫论述文本。何为论述文本,我们不需要做过多的考证,凭经验似乎也可以大致明白。既然是论述,这种文本,应该是来进行讨论、阐述的。宜于讨论、阐述的,多为问题、话题。这些问题、话题可能是哲学、美学、文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社会科学,也可能是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等自然科学。作为论述文本所用的讨论言语,大约不会过于在乎生动、形象,关键在于言之有理 2。

    论述文本的阅读,当然是阅读论述文本本身。但是,对于语文高考题中的论述文阅读,不可避免的还要阅读命题者的提问、选项等。由于,高考论述文本的阅读命题,多采用选择题型,因此,我们这里把论述文本的阅读,分为文段阅读和选项阅读。只不过,我们要清醒,读懂文段才是阅读的主要功夫。就如解牛,解剖牛的躯干是主要的,而解牛尾,不应该成为主要任务。

    第一节 文章阅读

    1.横(─)

    如果给你一枝笔(较细笔迹的笔),要求你在下面的语段里,用最为简单的符号“─”(名为“横”)标注引起你特别注意的词语,你大概不会标注得太离谱。

    ①艺术活动,不管是创作也好,欣赏也好,总离不开一个“我”。在艺术活动中,要是抽掉了“我”,抽去了个人 的思想感情,就不成为一种艺术活动,也就不会有感染人、影响人的艺术效果了。3

    我们最少会在“我”字下面画“─”(横);也可能再在“创作”、“欣赏”下面画“─”(横);也可能再在“思想感情”、“感染”、“影响”下面画“─”(横)。这三种标注,都有其道理,但是,我建议要训练快速阅读的,尽量“手勤”一点,尽量多画几个词。

    用横(─)这种符号标注文本的阅读方法,看似非常简单,但意义却是重大。这里,我们也不打算说尽它的意义。我们只是说,这种标注方法可以迫使我们较快地进入文本,有利于实现快速、实效地阅读。还可以肯定的是,用横(─)标注文本,是对文本信息的筛选。这就把阅读中的无形的“筛选”,转化为直观外在的动作,使筛选变得名副其实。

    既然是筛选,我们总要明确筛选对象才好。论述文本阅读的筛选对象,有要点、重点两方面。要点,是指文段信息的组成要素。重点,是指文段的重要概念、句子以及中心意思(往往又表明观点、态度)。

    如果说,我们在上面是无意识地标用横(─)注出了文段的关键词,那么,现在,我们要有意识的用横(─)标注文段里的要点和重点。这样做,我们的标注或许就更为主动、积极和有效。请用横(─)标注下面两段文字:

    ②当然,离不开“我”,并不是只有“我”。“我”是时时处在“非我”的包围影响中的“我”。所谓“非我”,就是“我”以外的一切人以及包围着“我”的客观现实。

    深阅读ll第一章 论述文本:第一节 文章阅读

    ③文学艺术总应该是生活现实的反映,而不能只是作者的自我表现。但文学艺术的反映,不同于其他形式的反映 ,它必须是具体的,形象的反映。不使自己化为张三李四,不感受体验着张三李四的思想感情,就写不出张三李四来;不使自己融入客观现实之中,不呼吸着客观现实的气息,不感受着客观现实的脉搏,就写不出生动的客观现实来,所以,创作者首先必须要有一个“我”化为“非我”的过程。

    ②段中,“我”、“非我”、“一切人”和“客观现实”是应当用横(─)标注的。“我”与“非我”是本段最重要的对立的话题,既是要点,也是重点。而“一切人”和“客观现实”又是“非我”的要点。③段可用横(─)标注的词语是“文学艺术”、“具体”、“形象”、“感受体验”、“融入客观现实”、“必须要有一个‘我’化为‘非我’的过程”等。其中,最后一个标横(─)的短语,可能就是一个中心句,这句可能就是作者的观点、态度。

    如果你标注的不够全面,也没有关系,经过一定的练习,标注能力就会提高。下面的语段,我们继续用横(─)标注要点、重点:

    ④另一方面,文艺作品之所以要写出张三李四等任务来,要反映客观现实,不是无所为的,不是为张三李四而写张三李四,为反映客观现实而反映客观现实;他是有目的的,她是为感染人、打动人而写张三李四,为影响现实改造现实而反映现实的。所以,艺术家又不能使自己完全化为张三李四,完全没入客观现实之中,而一定仍要不 失“我”之所以为“我”,要能在对张三李四的描写中,在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中,表现出“我”的鲜明的是非爱憎之感来。所谓要在“非我”之中表现“我”,无非就是要在作品中渗入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而这,我认为正是创作的主要之点。创作者正是为了要表现他对周围人物、对客观现实的态度,表现他对社会的歌颂或抗争,才来进行创作的。所以,在创作活动中,决不可无“我”。

    这段文字,你可以横(─)标注“文艺作品”、“为感染人、打动人而写”等词语,但是,“不能”、“完全没入客观现实”、“表现出‘我’的鲜明的是非爱憎”、“‘非我’之中表现‘我’”、“在创作活动中,决不可无‘我’”等也是有必要标注出来的。尤其是最后两处,是结论性的、表明观点的句子,不可不标注出来。

    由此看来,用横(─)标注要点、重点,也不是绝对化的只有一个标准答案,而是有一定的灵活度。至于标注的准确性及标注速度,当然是我们阅读者应当追求的,只是,我们首先不应追求准确和速度,而是当认识到用横(─)标注,有利于进入文本,有利于筛选出文段的要点、重点。我们认为这样做是有意义的,并且,在平常的阅读中运用这个方法,从而养成习惯,才是正道。如果是有意义的学习方式,我们为什么不养成习惯呢!


    深阅读ll第一章 论述文本:第一节 文章阅读

    注:
    1.语文课程标准如是说:能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普通高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版,8页)

    2.马正平《广义写作思维原理论纲》说:“言之有理”就是要广义写作的材料符合生活、情感和思维的逻辑性。[智慧的探索:面向21世纪的中国写作学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广义写作思维原理论纲》马正平(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写作思维研究所),1999年9月23日。]

    3.钱谷融《不可无“我”》,2010广东卷(选自《钱谷融文论选》,有删改)本节以下引文,若无注明,即表示与此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深阅读ll第一章 论述文本:第一节 文章阅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ofnn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