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头条上,青云影评既已成格式,而只要电影没被写完,影评肯定是还会持续产出的。这本指导写影评的书,也定会有其价值。听闻有些专栏作者将此书的内容写成专栏了,倒的确利用得很好了。
专业的影评是稀缺的,可是如果单纯为了专业而专业,更是没有意义了。我认为真正的好影评,也是要包含着对电影真正的欣赏的,如果只是为了写青云影评,而逼着自己看那些永远不会再看第二次的电影,或者只是快进得看,只为了截几张图,这样的操作,还是不可取的。
在第一章第二小节里,作者为我们阐述了写影评的目的:
《如何写影评》蒂莫西·J·科里根 著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在很多地方,都会透露着写影评的一些方法,而这些方法,是构成一篇专业影评的基础。作者几乎是将方法融入到了每一个环节之中,而这也进一步地印证了,电影是有如此多可写之处。
电影作为一门艺术形式来说,的确是足够丰富多彩了,有很多我们可以发掘的原材料。
在这五点“写影评的目的”之中,我们可以领略到一些写影评的方法。
下面说一说我对书中这五点的感悟:
一、影评是对观影感受的进一步深化
当我们看完电影之后,除了初相遇的第一印象,或惊艳、或失望,这里有一个心理预期在里面。(电影的制作成本以及宣传会影响我们的心理预期,这点之后会讲到)。而为什么电影会使我们产生这种感觉,这一个原因,便是我们影评中会探讨到的。
所以在影评中,我们绝不仅仅是写拍摄制作技术技巧,而应该融入自己对整个电影的情感。或是对人物,或是对背后的导演编剧,我们总是有一个情感在里面的。而这种情感,也会对我们认识世界,起到一个影响。
二、为喜欢或不喜欢电影寻找一个理由
电影的类型多种多样。据头条的青云写作者来说,影评比较偏爱的是剧情类电影。最近微头条一位条友说,《那人那山那狗》已经成了青云的常客了,这种现象非常不好。
而且似乎越小众的电影,越容易得青云。当然,这可能是由于“稀缺性”所导致的,但是当这种追求成了时尚,其实已经是有点反常了。因为这些电影可能不仅大众不爱看,影评更是没人会看了。
我们不应当为自己不喜欢看的电影,而寻找一个技术上的片面的理由,去掩盖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这也是对电影的不尊重。
三、解释或介绍电影相关知识,做一个电影科普
这是影评的写法之一,介绍电影的相关知识。这个话题不可谓不大,因为电影知识,实在是太多了。
每一部电影,几乎都可以从非常多的方面来写:比如说导演生平,编剧,后期制作手法,特效,拍摄角度,意境构图,人物角色,演员,画面………… 这些角度在本书都都有提及。
特效电影的拍摄技法
这些作为一个电影的科普来说,读来还是非常有趣味的。当然,科普的一个写法,必须是把专业的知识,以自己非专业的语言说出来,如果能够再加一些幽默或是才华作为调料,便更高级了。
四、将两部或多部电影进行比较
在文学研究当中,有一门“比较文学”,古今比较、中外比较,转到电影里面,或许也可以称为“比较电影”了。
在比较之中,我们可以看到异同,可以从中析出异同的原因。而这种比较,又可以是全方位的比较。在以上的写影评的各个角度之中,都可以找两部或多部电影来进行比较。
比较的方式,几乎是一种排列组合的。从比较之中,我们能发掘到电影更为深刻的内涵。
五、电影的文化性阐述以及多领域解读
电影内容无所不包的特性,决定了影评是可以与各个领域相结合的。有条友说,为了青云大家都来写影评了,而其实每种领域,都能找到适合他们的电影。比如说美食,健康,科技,育儿,心理,情感……当你回想起自己看过的电影,难道它们其中会没有涉及到这些元素吗?
电影中的科技
所以,影评本就不是影视领域的专属,各个领域来“分一杯羹”,也不奇怪了。
如同泛文化领域一样,在电影之中,文化的身影也是无处不在的。无论是艺术,诗词,古典名著等等,在电影之中,都可以有所体现。
电影的文体,也体现在从形式到内容的各个方面。制作方式,拍摄地点甚至都是可以写成专业影评的;内容上更不用说了,各个国家,甚至国家内的地域,都是可以从文化角度解说的点。而要发掘其中更为深刻的内涵,则非常考验写作者的功力了。
以上就是我对这一小节的一些看法,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