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收获颇多:主要链接了三件事情:
其一:上午去了文汇中学,首先听了孙老师的一节试卷讲评课,孙老师首先接着上一节课让学生自主改错,并将错题分类提出易错点的错因并纠错的基础上,本节课,重点提出了关于面积问题和动点变化问题两个专题解读,课程流程很简洁基本环节是:学生二次做题,选取一名学生进行讲题,二次做题,特别是重要的题目,我感觉对学生进行深入巩固和落实过程表达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中下游学生。很多学生能听懂,但是未必能够讲出来,能够讲出来,未必能够写出来,能够写出来未必能够无勾画精炼的表达出来。学生的讲解也颇具老师风格,并且讲完后还询问学生是否听懂了。之后教师进行了简短的点播,提醒注意点,然后进行了一个面积类的新的计算,然后进行了第二类也就是动态变化习题的讲评,模式基本差不多。
在张主任的点评当中,我获取了很多信息,比如教学评一致性的落实是否到位。这一点反思自己感觉就很不到位。每一节课的目标是什么?我如何达成目标,如何评价,各个目标之间的衔接是什么,没有达标如何纠错?这些我都感觉做的不好,看来还是要好好规范自己的课堂教学。然后针对试卷讲评课,张主任分析了学生易错点,并且提出了重要的几点:1.如何变式训练?通过做题如何总结提升,进而能够达到解决一类问题的目的。同时张老师提到,所谓的变式训练基于原题进行问题的追问或者适当拓展,然后提炼出一类问题的解决思路或者策略,比如第一题篱笆围墙问题,作为方程的视角,可以改变设未知数的角度,同时面积的变化引发方案的变化,同时多于元素的设置如何应对?甚至是充分利用墙面的问题。等等,第二问关于动态变化,张老师捕捉到了总结的三句话:找动点;表示量;列方程、注意范围。
还有几个信息就是:根与系数的关系一定要考试。同时23道大题,明确了彼此的问号多少?同时,提出初一初二随着总分值的增加,题型基本都是类似的。所以需要进一步加强,这一点反而促使我们加强选择题和填空题的训练。
其二:
下午赶回后处理了一些杂事,最后一节上数学,因为需要学习函数,所以还是播放了洋葱数学对函数的讲解。孩子们听的还是很认真的。在我的聆听当中突然想到的一些教科研中变量控制法,也马上想到了孩子的成绩这一边变量背后的自变量是什么?如何在行动层面上改变变量进行自我实验?这样需要一个设计,行动和验证的过程。这一点可以好好和孩子讨论一下。
其三:晚上青椒计划倒数第二讲,重点分享了上课语言的艺术,主讲冯老师特别强调了通过语言的变化和强调来读题引发的学生对题目的深度理解。也突然关注道读题,和对题目的解读与对题目理解的深度关联,也特别提到了语言表达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虽然突然想到自己的一些片段也是类似的,但是没有意识到对这方面的锤炼。看来后期还需要好好表达语言的深入应用。
通过今日的学习:
行动层面:
1.语言表达要慢慢开始融入,要吸引孩子的听讲。同时要借助变化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提高孩子的听课专注力。注意积累相关的经验
2.习题讲评一定有目标,有提炼,有变式,有学生的讲解与出题。
3引导学生深度讲题。课堂展示讲题。给学生搭建讲题模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