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要等电梯。
我们单位在城区的甲级商务大厦38楼,平日最喜欢临窗而站,全落地玻璃的视野非常开阔。可是,高楼层风景虽好,等不到电梯的煎熬也很“香”。
上班时段还好,大家规规矩矩地在大厦入口排蛇形长队,即便是最高峰的时间段,50米长龙在三十分钟内总能轮到挤进电梯的机会。
午间时段也还行,下个馆子、拿个外卖的选择错峰出行,再分流部分会过日子自带便当不下楼的,电梯间还比较轻松。
最让人受不了的,就是下班时段等电梯。晚高峰花式等电梯每日准点上演,成了平凡开工日里的标准版。就好比今天,难得准点收工,走出办公室,毫无意外地又被拦在了38楼的电梯口。
朝九晚六的职场人,都赶着这个时间下班,为了顺利挤进电梯,基本形成“先上后下”的规律,无论哪个楼层,必然会把上、下按键都按了,争取的就是进电梯厢的机会,只要能进就有机会去到一楼。
电梯口已经等候了不少人,大多盯着手机,只偶尔抬头看一眼电梯楼层。
我先看了三个电梯的楼层:左边下行25,中间上行23,右边上行33。右边电梯应该是最快能到38楼,而电梯厢能装21人,在这里等的十几人,总有机会进1-2个吧?
很显然,这个简单推算人人都会。前一刻还低头翻看手机的人,不经意地慢慢挪向右边,而本已站在右边的人立即跨步靠近电梯门,只等电梯开门。
35,36,37,电梯楼层显示灯停在了37楼,此刻,估计人人都在默念“38”,共同期待“叮”的那声。
可是,只见显示灯在37楼层挣扎了半分钟,眼睁睁看着它变下行了。才聚拢在右边的人只好慢慢退散开。
站在边上的我侧眼看到中间梯上行到35楼,赶紧走向中间电梯,刚略略散开的人反应过来跟着往中间聚拢。意想不到,中间梯停了36楼后就上40楼了,接着又从40楼直接下行。
左边电梯更是上到28楼就下行了。
于是,等电梯的人会抱怨几句或沉默不语,再次拿出手机翻看,开始第二轮、第三轮的期待。
这一次中间电梯终于上行在38楼停了,梯门打开已站得满满的,在电梯里的人大喊“装不下了,下一趟吧”时,硬是挤了5个进去。电梯关上门下行的那刻,还隐约听到电梯里传来愉悦的笑声。
这时,等候的队伍里还新增了从39楼、40楼步行下来的人。
又十分钟过去了,终于右边电梯再次上行到38楼,梯门打开,挤进两人……
电梯间里的人焦急起来,他们难以保持“立正”的姿势,手机也不刷了,打电话给家人爱人倾诉等电梯回不去的种种,会不由自主地来回踱步或跺脚,会按捺不住重复多次检查电梯按钮,要么盯着地面、天花板沉思,要么开始和旁边的人聊些没营养的话题,等不及的还走向消防梯考虑走步梯下去,更有无奈地返回办公室打开电脑继续工作……
记得很多年前,有个老师离职信写了“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后面就有了各式各样的离职原因,不知道有没有“等电梯太耗时” 的这款呢?
据说,高楼林立的当代,人的一生耗费在等待电梯过程中的时间大约有200个小时。
200个小时,可以与爱人一起观看100场电影,可以与家人一起享用200次晚餐,可以陪孩子逛50次海洋馆和公园……原本可以度过充实有趣的难忘时光,却浪费在了毫无价值的等待之中。
真不能怪当代人易焦躁,因为有一种焦躁,叫做我在高层,却等不到电梯。
吐糟归吐糟,离职信还不能写,无奈返回办公室那个就是我。200个小时,该能写出一篇20万字的小说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