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从部队到公司后,我发现同为管理,但内涵不同、方法不同。在部队体制下工作了十多年,对于这套管理体系比较熟悉,但对公司的管理模式十分外行。
为尽快熟悉公司的运作方式、管理模式,除了上班时多观察了解,还有更重要的途径就是阅读专业书籍。专业书籍中,当然优先选择经典著作,因为这些著作解决的问题带有开创性、根本性。
《科学管理原理》这本《科学管理原理》诞生于19世纪初,是“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泰勒的主要著作,书中反映的科学管理思想的根本内容在于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书中反复提及,科学管理原理有四个基本组成要素:
1.形成一门真正的科学;
2.科学地选择工人;
3.对工人进行教育和培养;
4.管理者与工人之间亲密友好地合作。
现在看,这四点很普通寻常,很多企业也是这么做的。整本书也不厚,语言并不高深,似乎没什么经典之处。应该看到,这些原理如此普通,恰恰说明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应用广泛、深入人心。
2
读这本书,可以让我们了解现在企业管理制度的渊源,明了科学管理解决的主要问题。从中还能学习到泰勒作为优秀的管理者,所具备的优秀品质。
百折不挠的坚定信念。泰勒是“科学管理之父”,在他生活的那个年代,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企业规模快速扩张,但企业管理水平并没有跟上,导致工人们大量出现“磨洋工”现象。
当泰勒提出对现状做出改变时,工人一个接一个地找到他,威胁他如果试图打破已有作业速度,就会被孤立、甚至面临生命危险。
但是泰勒没有退缩,他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任何怯懦的表现不是减少而只会增加风险”,他明确告诉这些工人“打算每天晚上仍从铁路旁的那条小道步行回家,不曾也不准备携带任何武器,他们可以向我开枪,将我打死”。这种斗争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一两个月,而是差不多三年!
没有坚定的信念,稍有动摇,就不可能坚持下来。除了学习科学管理思想外,更应该学习科学管理背后、对科学精神的坚持。
管理者总是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需要协调多方利益,这就要有坚定的信念支撑,才能坚持做正确的事,不断推动企业发展壮大。
下沉一线的实践理念。泰勒反复强调,“管理者与工人的工作和职责几乎是均分的”。这对管理者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因为在之前“积极性加激励”管理模式下,管理者很多工作和职责都推给了工人。
而在新的科学管理模式下,泰勒发现,实现工人与管理者协作的最大障碍,是管理者不知道计件工资的标准应该是多少。他在书中用了大量篇幅介绍搬运生铁、铲运物料、砌砖、检验钢珠、操作金属切割机等,每一项都深入一线,经过详实、可靠的实验,得出了相关工作的计件工资标准。
所以,管理并不高高在上发号施令,而是需要深入到工作中,提炼出规律性的模式,然后推而广之。
稳扎稳打的推广方法。泰勒坚信自己的科学管理思想,而且还能深入到一线去实践,找出科学管理的模式,但是,这就够了吗?
用书中的话说:“对机器所必须进行的实质性改进,以及同时进行的用秒表对每个工人工作所需时间进行细致观察,都是比较容易完成的。”比较难做到的是,“改变300多个工人的精神状态和习惯”,这一点“只能慢慢经过长时间有目的的直观教学才能实现”。
所以,在具体实施时,泰勒采取了稳扎稳打、逐步实施的策略。
开始时,每次只能与一个人工人打交道,直到这个工人充分相信,运用新的方法有了较大收获,否则,就不应进行下一步的变革。
接下来,按照这种方法一个接一个地巧妙轮换工人。
当企业的1/4~1/3的雇员已从原来的方法改变为新的方法是,就达到一个转折点,可以进行全面推广。
可见,好的思想、理念,还需要好的方式去推广,这样才能取得预期效果。泰勒在书中也提及了一些没有取得好效果的应用,要么是理解不深刻,要么是推广操之过急。
3
这本书作为科学管理的奠基之作,直接导致了后来福特的流水线生产方式,至今仍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很多产业,也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和思维。
现在已是信息化、网络化社会,新形势下,个性化慢慢占据主流,流水线生产方式是不是会被淘汰?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是否依然有强大的生命力?科学管理的应用边界何在?都值得我们深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