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晚读。
【易水】唐~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未品诗意,先忆当年【送荆卿歌】: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寥寥十五字,然诺燕市,纵横夷门!千载之下如闻悲壮之声......
古来咏易水者,不能出此篇意也。诗人咏叹,一气挥洒,而重在寄意“水犹寒”三字。
一见侠人虽没,而英风壮采,懔烈如生;
一见易水寒声,当怀古苍凉,劲气直抒。
读此,至今日犹闻呜咽,高格也。
————风吹那蓝,诠释
江南忆,庭馆旧斜阳。
墙角生香源茉莉
窗前拈月绣鸳鸯。
思念比春长。
江南忆,明月弄清华。
一棹横塘春水静
千山空谷鹧鸪哑。
残梦醒谁家。
————风吹那蓝
没有真情的感受和用心的创作,小说家就不可能形成雅俗合力,也无法获得读者的真情响应......
————风吹【书评】
【心灵的摩挲————探寻马举小说的眷村精神】
又读小说家马举的新著【犟巴头】,又一次感动他来源于心灵的倾诉、那个不说很可能就会随即消失的故事。
作为马举乡土系列小说之一,【犟巴头】无疑又是一次聚合了西北人的性格和梦想,向读者们发酵出独特的眷村历史与文化氛围。
人生如戏,人生的经验是创作与欣赏小说的源泉,【犟巴头】的故事来源于生活,是人生的写照。从一个小人物的故事出发,描述了一个时代的演变,了却作者本身不被了解的某种郁结。不仅是书里的主角们,连书外的读者们都会阅之动容,感同身受那段沧桑的岁月。
邻里互动、相互取暖,一段又一段浓得化不开的回忆和故事,吸引你回归人性最本质的真善美,是作家马举创作中特有的原乡情结,也是他的小说最值得欣赏的价值观。一个存在于长辈故事里的模糊印象,一段个人文化记忆版图中的一部分,让作者淋漓尽致地向我们展示出来人性最单纯的思乡情绪,用他朴素的笔触,勾勒出悠久深厚的西北文化。
我们每个人,都希冀着寻觅到自己的心灵归宿,作者也不例外。【犟巴头】显然企图在怀旧、悲喜和飙泪之外,为所有读者提供了另一种完全不同的视野。忠实地还原、纪念一个颠沛时代。因为真实,所以动人。先辈的原乡、同龄的迷茫和过往的情感交融,俯拾皆是的感人细节,作家马举都落实到了点点滴滴的平凡中,最是打动人心。
小说带给我们的思考,无疑是对于故事本身的价值和精神的执着,小人物折射出大时代,小细节点燃了大情感,这是任何政治说教都不可能替代和比拟的。马举善于发现、挖掘和捕捉生活的细微,在所谓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间,找到一个良好的平衡点,这是他作品最成功的一个地方。
点赞,建议众览。
————风吹那蓝,于寿山
【红楼梦外的元宵节】
千门月朗,一夜花开,又到了元宵节。
【红楼梦】里,少不了元宵的描写,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就说了:
“倏忽又是元宵佳节,士隐令家人霍启抱了英莲,去看社火花灯”。而他的女儿英莲(就是后来的香菱)正是在灯会上被拐走的。
贾府中的元宵节,【红楼梦】重笔描述的有两次,分别在十八回和五十三回,我就不赘言了,友友们可以自读。今儿突想,去梦外瞧瞧,那个时代其他地方的元宵节夜......
先说北京城吧,和曹雪芹同时生活在康乾盛世的一个文人,叫潘荣陛,写过一本书叫【帝京岁时纪胜】,专门描述了京城“上元”的场景,我抄出来给大伙瞧瞧:
“十四至十六日,朝服三天,庆贺上元佳节。是以冠盖蹁跹,绣衣络绎。而城市张灯,自十三日至十六日四永夕,金吾不禁。悬灯胜处,则正阳门之东月城下、打磨厂、西河沿、廊房巷、大栅栏为最。至百戏之雅驯者,莫如南十番。其余装演大头和尚,扮稻秧歌,九曲黄花灯,打十不闲,盘杠子,跑竹马,击太平神鼓,车中弦管,木架诙谐,冰水浇灯,鳌山烟炮者不可胜计也。和风缓步,明月当头,真可谓帝京盛景也”。
再说,在元宵夜宴上和史湘云一块儿逃席,到山上赏月作诗的林黛玉,她的故乡苏州那个时代的元宵灯会,有吗?有的!我查了一下,清人顾禄写的【清嘉录】里,记录过苏州的元宵灯市:
“腊后春前,吴趋坊、申衙里、皋桥、中市一带,货郎出售各色花灯,精奇百出。如像生人物则有老跎少、月明度妓、西施采莲、张生跳墙、刘海戏蟾、招财进宝之属。花果则有荷花、栀子、葡萄、瓜藕之属。百族则有鹤凤鳷鹊、猴鹿马兔、鱼虾螃蟹之属。奇巧则有琉璃球、万眼罗、走马灯、梅花灯、夹沙灯、画舫、龙舟,品目殊难枚举。至十八日始歇,苏州谓之灯市也”。
说了这么多,我生活的福州,又有什么元宵灯市的讲究呢?我只讲一个,【金陵岁时记】里记录过,福州人必须遵循的元宵习俗:
“女子既嫁,初年,母家届灯节则遗以灯及元宵诸食品,名曰:灯节盒”。就是娘家送灯啦!
围观的你,有什么红楼梦外的元宵讲究?欢迎留言哦,谢谢!
————风吹那蓝
【假日微信群......】
露水打湿了风声
几乎没有什么可以问候
夜雨使落红生根
流水之上
谁,还循蹈前季的诺言?
一个人走过来
告诉你物是人非
一个季节走过来
带着罂粟花的微醺
归云如岭,千峰无声
关于夏雨,留下些许隐喻
你们无意成为这世界的耳朵
而我
是唯一听众
———风吹那蓝
早雁。
春北秋南逾越难。
声低碧阑干。
潇湘影里,
洞庭深处,
雪月千山。
衡阳枕上留新羽,
云梦水潺潺。
秦风渐远,
乡音仍在,
一曲阳关。
撰词眼儿媚,调寄七商
风吹那蓝
中秋月下
寥天旷宇悬明月,薄雪清辉洒泰华。
霜菊若仙张瑞色,红枫似锦展秋霞。
切寻靓影回眸喜,徐望烟峦体韵嘉。
此刻何须庄蝶梦,更钦五柳醉观花。
注:庄蝶梦——指庄生梦蝶典故
五柳——五柳先生陶渊明
【水浒传里的中秋月(三)......】
昨天说了武松被官渣陷害,今晚讲讲被匪渣构陷的卢俊义,当然,也是在这样的月圆之日。
【水浒】第61回说,吴用先装作算命先生,诓骗卢俊义往泰安州“避祸”。这路上必须途经梁山,于是,不可避免地,卢俊义被活捉上山,宋江等人拖住他四个月,直到中秋临近,“但见金风淅淅,玉露泠泠,又早是中秋节近,卢俊义思量归期,对宋江诉说...”宋江们答应了。
在这个中秋之前,卢俊义有钱有闲,武艺高强,左有娇妻,琴瑟和谐,右有燕青,相随忠义。他曾经救过的一个叫李固的人,帮他打理家务,可以说,卢员外当时在北京城里过得相当安逸、巴适。
然而,凡事若好得不像了真实,大抵上离祸就不远了。
这个中秋,所有的局都做好了:
家中墙壁,被吴用等人以卢俊义的名,题了反诗。妻子与李固通奸,一起向大名府告发他勾结叛匪。于是屈打成招、锒铛入狱、受冤等死......一切如梁山贼伙计算的进行。
在匪渣们的计划下,梁山泊人马兵发北京城,劫法场救出卢员外,拱他手刃李固和贾氏。你姥姥滴,沾了满手鲜血的卢俊义,欲哭无泪,死心塌地吧,和谐社会再也回不去了。
明月几时有?中秋不胜寒,月光下的良民卢俊义,由“正”入“邪”了。
这是【水浒传】的绝望,也是,【水浒传】的深刻。
———风吹那蓝
明月寺前明月夜
依然月色如银。
明明明月是前身。
回头成一笑
清冷几千春。
照彻大千清似水
也曾照彻微尘。
莫将圆相换眉颦。
人间三五夜
误了镜中人。
【临江仙】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唐.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北归去,淮上对秋山。
读韦应物,先读史。
诗人出身贵族,出入帝苑常随皇亲,衣食温饱笙歌酒赋,风流倜傥、少年得意,早期作品皆粉饰。历经安史,国破家衰,遍尝世事冷漠,官场跌宕,始悟。后期作品多有人世心得。
这是一首言极性情之作。
唐人重友情、乐相谊,但凡故人喜晤,或赠别寄怀,文笔每每与同分义,屡见篇章。
诗言当日会友同客楚江,把臂知心、少年气盛,放歌纵酒、无醉不归,曾经何等豪气。
不意此后落月停风,乃各走东西,浮云踪迹,抡指光阴,已然十载瞬逾。
上半首诗叹羁泊之无常,惊岁月之迅逝,于字句蕴藉中见悲凉心意也。
下半文乃谓堕欢重拾,虽笑语风情,不殊曩日,而此时须鬓如苍,人生暮云秋树,谁识当日两少年耶?
感伤之下,意谓青紫被体,尚且不如还乡,何为留滞天涯,使淮上秋山,腾笑移文也。
诗成黄鹄、笺托白云,朋友之谊,情文真挚耳!
———风吹闲评,于周末
【大江西上曲~感时】
山川寞落,
暮云遮荒树
一地寒霜。
客梦天涯约雁荡
惊风坠雨潇湘。
多少心思
一樽初醉
江月转斜阳。
白云托笺
奈何瑶苑夜长。
故事穿书浏览
楚歌声断
蟹楼海市樯。
枉忆当年 绰约词
人愁莫过韦庄。
倦尽雕栏
遍醺花外
醒来也无常。
暗香生处
风吹渐次那蓝。
韵属平阳目,黄钟商
———风吹那蓝
【菩提八月...】
菩提之下,不意相逢。
认知,像翅膀一样柔软却感应不一样的觉悟,禅意所指,是菩提在恪守或者是【梵书】赋予的本能?
置身于世间某一棵树,蠢蠢欲动,每一枝都想着是一根敏感的神经,每一叶都愿意与智慧擦肩。在枝叶茂密的内容里,敏感和意愿窃窃私语,像一首诗,不知道谁在对谁告别,还是谁对谁挽留?
有些等待需要坚持
有些祈愿需要衔接
有些醒悟需要放手
总之风一吹拂,每一片菩提上的骄阳都将滑落在大地的怀抱,美成灿烂的信物。
细细想想,这属于菩提的节令,收留人心的驻足、生长物种的智慧。听那一声一声的雁鸣穿越树的至尊,于是,把枝和叶的思想带走,还有对葱茏于根的敬仰。
菩提之下,不意相逢
回头,就在此时此处,不要走远了才发现。
———风吹那蓝
【古诗读罢...】
傍晚乡野,伴着落日余晖闲读,偶然看到宋人杨万里的这首绝句,“听来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蛮有触动。
秋日景短,片白天高。晓霜寒晨,残叶昏暮,杨万里的诗句,让我联想到了弘一法师的词,二者都是余生皈依的檀越。他们的世界观,上下千年相遇,殊途同归。
可巧,弘一法师一百年前的秋天,来的福州。那时候他叫李文涛(弘一,是他在杭州虎跑寺出家的法名,叔同是他的号),在福州鼓山的涌泉寺云游暂居。据说弘一法师最崇尚和深研的【华严经】,就是在寺中开悟的......
读读看,杨万里、弘一、华严论纂,三者何等相似?
【华严经】是佛教经文里,相当重要的经典,它的主义是“一微尘映世界,一瞬间含永远”的世界观。再看弘一,“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还有杨万里,“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吟”。一禅、一词、一诗,万顷世界,千寻海月......
当然,倘若我有缘敲钵,也吟上一句:蝉鸣柳影长亭外,落日清晖古道边。
阿弥,恍惚菩萨了......
———风吹那蓝,福州
【露盈秋色...】
不经意间,就要跨进了九月的门槛。
前一阵子燥热的天气,冷不防清凉了许多。尤其是夜晨之间,秋风拂面,露润凉生。
沐浴白露,游足于黎明前的林中,耳畔少了夏蝉激情的合唱,啁啾的雀鸟穿枝织叶,偶有露珠悄无声息地滴落,湿在了脸颊上,让人感觉了一丝季节的凉意。没来得及卸下处暑的余热,又穿上薄薄的秋衣,白露,已悄然莅临人间。
掩上炎夏的门扉,白露就是一首流淌在岁月琴弦上的歌。历经风雨沧桑,将季节的情怀,凝结成永不褪色的诗行: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古人眼里的白露,总是离不开一泓秋水,或许是因了秋水的柔情映衬,而有了才子佳人们的抒情空间。
因为有了秋水秋雨的滋润,白露融进了季节的气息,天空更加湛蓝,荷塘里,莲蓬摇曳着丰满的果实,长长的角蔓上,缠绵着多少采菱人呢喃的小曲。
在广袤的乡野,白露则是一首秋收的白话诗。稻田黄,桑麻青,秋茶开始了采制,菊色正尽情地拥抱煦暖的秋阳。缤纷的诗意不需要细细涂抺,色彩早已生动。
露盈秋色,风吹那朵蓝,怎一个岁月的风情啊......
---散文尝试
———风吹那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