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8-09-20

2018-09-20

作者: 武川229赵凤英 | 来源:发表于2018-09-20 15:36 被阅读0次

    穿越千年经典,潋滟一怀心境

            又是一个橙黄桔绿、稻菽遍野的季节;又是一个丹桂飘香,天高云淡的时节,带着夏的余热,我们来到北京。两天的学习受益匪浅,2018年9月19日早上5:30,这是我早上睁开眼睛第一眼看到的时间,新的一天真正开始了。北京,天气微凉,但我们热情不减。 今天,我们都早早地向北京问好,准备去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参加“核心素养取向的古诗文教学”研究论坛,一起和专家教授们畅游诗海。

      文人墨客说,古诗词是一瞬间的临风落泪,饮一樽薄酒,就可以吟一首黯然销魂断肠词;乐师说,古诗词是一念间的热血沸腾,挑一丝清弦,就可以奏一曲悲欢离合歌;画者说,古诗词是一刹那的挥笔成卷,晕一滴墨染,就可以临一幅水墨嫣然图。

            我一直觉得《诗经》很美。它的言辞是一幅质朴淡雅的写意中国画。或是清新透亮的露珠,或是芳香弥漫的河岸,或是那丛丛纤尘不染的植物,不失古朴的意蕴,却又一概的清纯简约,自然纯美,今天能有幸听到邱晓云老师的讲《蒹葭》深感荣幸。

      同仁们陆续进场,期待着即将开始的诗词之旅。

    大家正在有序签到。

      不同以往传统课堂的诗歌教学,邱老师首先用唱《蒹葭》的形式拉开了本节课的帷幕。她用歌声将我们带入《诗经》,在她动听的歌声里,在水一方的“伊人”如远古的清风拂过心灵,袅袅娜娜地向我们走来。

    邱晓云老师演唱《蒹葭》时的视频。

      接着邱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走进《蒹葭》去发现它穿越千年的美,通过与文本对话,孩子们从不同角度发现了诗里的美。他们的回答各不相同,有朦胧、有执着、有动感的情境美……在邱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体会了重章叠句、起兴、押韵等艺术手法所带来的艺术的美感和丰富的意蕴。

      在穿越今天寻《蒹葭》环节,邱老师让同学们拿《蒹葭》和《四季歌》对比,同学们发现二者之间的区别并思考韵律的变与不变。

              邱老师将《四季歌》《凉凉》等现代歌曲融入古诗词教学,师生穿越古今,共同体会诗词和歌曲的音韵美。

    孩子们饶有兴致和老师同唱《凉凉》。

            学习不仅是为了理解知识,而是要学会运用,邱老师引导学生仿照《蒹葭》的写法改写清华附中校歌第二自然段的内容。之后还现场录入了孩子们的作品。她和孩子们共同现场演唱,整个过程,孩子们都在轻松的氛围里享受诗歌。课堂上孩子们学的快乐,老师们也听的入神。

            听课的老师们为孩子们的校歌改编创作感到欣喜,认真听课的他们时不时还为孩子们的精彩表现鼓掌。

    两位老师互谈听课感受。

      为了让孩子们与《蒹葭》行成共情,邱老师还引入了斯卡布罗集市的《诗经》版译文。并且与孩子们一起现场中英文共同演唱。在歌声中让这样一种共情融入学生的内心。这节课学生们不仅仅是在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在积极的玩味诗歌。

      本节课最后,邱老师以自己改编的《梨花颂》深情演唱,作为结语。这节课在清华附中西苑诗社的孩子们倾情演绎的《蒹葭》声中圆满结束。

      我一直对古诗词教学很迷茫,而这节课让我豁然开朗,古诗词本就来源于生活,最终也将服务于生活,孩子们对古诗词如流行歌一样痴迷,他们能将经典与时尚融合,传统文化的精髓已经深深嵌入孩子的心里。

      课后第一论坛的卢杨老师、刘得水老师、郭锋老师和朱俊阳老师分别对本课教学进行了点评。卢老师非常羡慕现在零零后的孩子,他们在这么小的时候就可以接触到《诗经》这样原汁原味的古典文学作品,卢老师从核心素养的角度点评了邱老师这节课。在体会重章叠韵和意蕴的理解方面给予了高度评价。卢老师还注意到在开场回答问题的时候,男孩子和女孩子们的思维方式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女孩子可能更侧重于形象的情境,思考更细致,而男孩子考虑问题更直接,这些都是我们老师应该考虑和注意的。

      郭锋校长认为在我们古典文化的教学中,语文老师就像摆渡人,应该做到雅俗共赏,文白兼通、文质并续、收放有度。如果我们要做摆渡人首先应该培养孩子学习古典文化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把他们摆渡到古典文化的那一岸。

      最后刘德水老师从很专业的角度给我们做了一场讲座,作为文化符号的《诗经》,从其意义以及在《蒹葭》这首诗中历年来学者对它的研究,并融入了他自己的解读。

      如果说上午的诗词论坛是穿越时空与经典对话,下午的则是诗词大家们思维火花的碰撞。

      下午的课由四个论坛的代表首先发言,我感受最深的是来自北京五中分校的李老师和来自北京四中王老师的发言。李老师首先谈了听完《蒹葭》的感受,她认为周老师气质端庄温婉,歌喉婉转悠扬,极具艺术魅力,极具艺术气质,极具人格魅力,邱老师把孩子们喜欢的时尚元素,悄无声息地融入到古典诗词的教学当中。邱老师的课, 让文化在无声无息当中浸润到孩子的心灵深处,邱老师的人,古典与时尚结合,典雅与热情结合。邱老师的课堂,虽然已经结束,但是其乐绕梁不绝于耳。

      来自北京四中的王老师对程翔校长的课,进行了中肯的评价,他认为程翔校长的课指向性很明确,整节课下来给人的感觉如行云流水 ,最后他把程校长的课用板书亮眼、朗诵动心、整节课动情三个词语进行了总结。

            四位论坛的教师代表发言后,下午的课程正式开始,为我们讲课的是来自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的王宁教授。

      王教授主要讲的是语言文字与古诗词鉴赏,她从词义与词源、句法与用字、把握语言与体悟情境等方面,结合《文心雕龙》《宿建德江》《旅夜书怀》等作品引导老师们如何在古诗词教学中把握语言与情境。王老师认为中国语言文字是独特的,她说:“外国人用他们的语言翻译咱们的诗,即使是最简单的床前明月光,他翻出来都不是诗歌里那个味道了,为什么呢,因为汉语有其独特的语言特点,包括各种少数民族语言在内,没有任何一种语言能够像汉语这样子。”从她的话语里我们可以听出她对汉语独到的见解和她对汉语浓厚的感情。

      王老师认为文言语法不能够解释所有的现象。那怎么办呢,是置之不理亦或是死记硬背吗?王老师指出,这就需要要学生们自己去体会,比如他们读《史记》的时候,他要做一个《史记》的文言笔记。他们去读其他的作品的时候她还要做一些其他记录。当这些笔记做到最后慢慢就会行成一个汉字汉语专题研讨,或者有一个汉语的专题的积累和探究,他去把这些共同的语言现象和语言规律梳理出来。这种梳理,是经过大量的语言现象的积累并联系自己的积累,在分类、归纳、筛选、辨别当中去梳理出来的,而不是我们老师给他一条概念,框架,他为了这个概念框架去找我们课本上的例子去补充这样框架。这样的活动,一定要在一定的情景下去发生。

          我们现在已经到了学习任务群时代。学习任务群,实际上是一个又一个的业务构成的群落。它下面的概念是任务,任务下面是一个又一个的学习项目,这样学生在经营自己的项目,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学习文言文兴趣也会提高。

      听了王老师的课,我们年轻老师仿佛吃了一颗定心丸。在文言教学这条路上,我们似乎有了力量,一个下午老师们都在精神饱满的听着课并用心记笔记。

    深思中的姬彩云老师原来如此温柔。

    赵艳宇老师正在埋头勾画课堂笔记,那一低头的温柔,出现在了摄影师的镜头。

    张建新老师的浅笑里尽显优雅。

    刘文耀老师的书写苍劲有力。

    当王老师讲到动情处时,老师们也会产生共鸣,安建国老师将赞许的目光投向了王老师。

    老师们认真学习是对王宁老师最好的感谢。

      课程的最后吴欣歆教授给大家带来了满满的干货,她围绕核心素养展开话题,从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语言与审美与阅读鉴赏密不可分,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与写作也相关。她认为在长期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做笔记,要写一点记录,写点卡片,做一点心得,将过程性写作和文学性写作结合,我们可以把吴老师提到的那几个任务群里边的学习目标与内容和教学提示重新来梳理一下,在实践教学中不断的去探索,不断去落实。

      一天的课程在收获中结束了,但是语文教学仍然在路上,仍然需要我们身体力行。每一位教授都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古诗词教学的方法和理念,如邱晓云老师所说流行歌曲《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里》那里面不仅有桃花,我们更应该让孩子们看到桃花背会的中国文化,传承中国文化。我们每一个时代都应有属于自己的《论语》,从现在起我们应以语言为抓手,开启武川县语文教学的新篇章。

           

      我相信终有一天我们的学生也能在古诗词里侧耳倾听山泉叮咚,也能在古诗词里静坐独饮一杯茶,也能在古诗词里闲看花叶落地……即便幽幽小径,也能享受日光流溢的芬芳,让心氤氲于幽幽诗香。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8-09-2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olnn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