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很想和大家说说孩子的误食问题,生活中的玩具和食品安全中,容易引起孩子误食的东西有哪些?我们一定要万分小心,看管好,以下提到的物品也是我这几年在养育中一直提醒家人和朋友的,大家也要让家人知道这些隐患,孩子的安全需要全家人的齐心协力,真的是容不得大意。
水晶泥
大家一定要警惕很多商家为了降低成本,制作出的劣质水晶泥。
比如之前朋友在孩子学校家长群就看到有妈妈爆出,学校附近一些小商店在售卖“硼砂水”DIY水晶泥材料,价格很便宜,几块钱到三十几块钱都有,这种硼砂水里含有的化工原料“硼砂”毒性很高,成年人只要误食1~3克就会中毒,15克就会死亡,对孩子来说,致死率就更高了。
而且啊,硼砂容易吸收,从体内代谢出去却比较慢。如果小孩子长期玩含有硼砂的玩具,会引起神经系统的生化过程,直接影响生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正常运作,大家千万要注意了。
水宝宝
水宝宝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给孩子买过,就是那种本来只有3mm大的颗粒,在水里泡开后会膨胀到快2cm,因为慢慢“长大”的过程很神奇,孩子们都很喜欢。
但是也可以想象,这样五颜六色的珠子,被好奇宝宝吞下去的几率是非常高的,即使是还没泡水的珠子被吞进去,也会在孩子体内慢慢膨胀。
之前有个1岁多的男孩就是误食了“水宝宝”,开始腹胀、呕吐,送到医院检查发现是急性机械性肠梗阻,后来手术从身体取出的“水宝宝”,已经像个乒乓球一样大了。
而且,有些水宝宝里所含的“丙烯腈”产生头晕、恶心等现象,严重的还会心悸、抽搐、昏迷,所以像这类“带毒”的玩具,我是不建议给孩子的,尽可能从源头避免风险。
另外,平时需要在气球里装水的游戏,最好也由大人陪同,虽然相比水宝宝,水气球的大小不适合吞入,但这样的意外也不是没发生过的,总之我们多留意一点,意外发生的几率就降低一点。
磁力球
很多玩具中有磁力球这个配件,因为磁力球非常小,所有也容易被孩子们误食,而且磁力球因为有磁力,所有吞下去球体会在体内互吸,可能造成胃肠道阻塞甚至穿孔。
比如,现在很流行的一种磁珠玩具巴克球啊。
不断引导孩子明白安全和危险的界线,告诉他们为什么会有危险,吃下去会发生什么,强化他们的安全意识,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不可以”。
除了这些玩具,像硬币、耳环、纽扣、发夹这些也要注意,每年儿童医院都要接诊上百例吞食异物的孩子,大家都要注意再注意啊。
坦白说,家庭都会有一些常用药,不管是给老人服用的,还是应急的,包括孩子发烧的时候,我们也会备有退烧药,之前孩子腹泻的时候我们备有口服补液盐……
这些孩子平时在看的东西,比较熟悉的时候,一定要记得使用前后要明确地告诉孩子,这是药品,平时是不可服用的。我认为最关键的步骤,做比说是更重要的,就是放好这些药品,并杜绝孩子可以自由碰触。
自从发现孩子能够自己搬着凳子去“翻箱倒柜”之后,我真的是能藏起来的药片都尽可能藏起来,或者是放在孩子根本够不到的地方。
像甲醇、乙二醇这些家庭使用率真的挺高的,且不说防冻剂和火锅燃料,酒精就基本上避免不了,特别是喜欢喝酒的家庭,酒精中毒对孩子来说,危险一点都不低。
很多时候当孩子看到我们成人过节干杯的时候,也会好奇到底我们在喝什么,比如我家孩子也会想要凑过去,闻一闻烈酒的味道,特别葡萄酒这些粗看印象分都很好的酒。
这些真的都需要避开孩子,不给孩子喝酒、不让孩子接触酒精类物质,更加不要怂恿孩子说“这个很好喝的哦”。
且不说喝,对于孩子来说,任何方式让婴幼儿接触酒精都是危险的。之前社群妈妈有人分享过老家的风俗是拿酒精给孩子物理降温,结果让孩子急性酒精中毒送去ICU。
再举个经常会出现的“神药”,藿香正气水,传说中的消暑神器,也是经常导致孩子乙醇中毒的毒药,因为里面的酒精度数高达40-50%。这些真的是,统统都得列入黑名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