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晚,是和朋友阿东喝的最后一杯酒了,因为他马上要辞职了,离开这个城市。
当年到公司的他,任劳任怨,同事没吃早饭,他帮忙带;同事夏天热,他去买饮料;同时想周六换班,他说:“我可以”。时而久之,他不像公司的员工,倒更像是请来的保姆。但他相信:“吃亏是福”。
用自己这份努力小心翼翼的呵护着所谓的职场“友谊”,团队成员平时都夸他说这人不错、好好先生。今年由于公司经营不善,需要裁员,他却成了首批裁员中的一位。
他去找领导要个理由。领导给他的批复:“团队成员投票都投给你了,可能你不太适合我们团队,抱歉”。
刚入职场,我们或多或少都能感受到一些老员工的“架子”,“小张,帮我倒杯水”、“小张,帮我出去买份早餐”。这种情节随处可见,有的时候再怎么不想做的事情,都硬着头皮接受。于是我们成了他们口中的“好说话”,有时我们还自命清高的以为是“善良”,一直选择退让。不是都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嘛?
然而所谓的好说话或者善良一旦失去了条件,无休止的退让,最终只能成为放纵他们嚣张跋扈,被欺负的理由。
2.
还记得一则老人要求生病女孩让座的新闻。
一名持老年证的老年男子上车,对小女孩说:“小朋友,你要不要给老年人让个座啊,我是老年人哦。”小女孩没有说话,老人就开始骂她,并把老年证掏出来说:“看,我可是老年人。”并向周围的乘客说:“你看这个小朋友,我有这个证,我是老年人,她不给我让座,一点都不尊重老年人。”接着还掏出手机要曝光小女孩。车上的人如何?沉默,更多的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在这位老人心中,善良或许并没有比一个座位更有价值吧!
曾经听到过这样一句话:“鼓吹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善意,只是幻想以及伪善”。
但我们作为小学生时,老师告诉我们要给老人让座;到了高中,要学习无私奉献的雷锋精神;到了大学,要保护弱势群体,要为公益事业奉献;到了社会我们要学会“吃亏是福”。我们时时刻刻都在无私奉献的社会文化下成长,最后只有被触碰自己利益时才发现,以前所谓的善良都只是放纵他人后给予自己的麻痹。
3.
老舍先生有篇文章谈到中国式借钱,大概意思说,被借钱的人很为难,借多了舍不得,借少了要被说小气,别人借了忘还吧,总是记挂,主动让别人还钱吧,又不好意思。
我确实有这样的体验,上大学的时候,有个“朋友”找我借钱,第一个月借钱和同学聚会,第二个月借钱给女朋友买礼物,第三个月准备找我借钱的时候,我忍不下去了说:“你没看见我现在都吃土了,哪有那么多钱借你?你前两个月的钱什么时候还我?”
他倒是理直气壮的冲我说:“你怎么这么小气,不就这点钱吗?你看我像还不起的人吗?做人要宽容点、善良点。”
于是我成了班级里的小气鬼,而那几百块钱至今也没填上。如果没有这番争吵,借钱可能还有第三次、第四次,可我又不是提款机。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善良成了很多人的挡箭牌。学校捐赠时,捐的少了,有人说:“要善良点”;上班无辜背锅时,同事说:“要善良点,要有团队荣誉感”;当看见揣着手机的乞丐拉着我的裤脚,一双眼睛盯着我时,嘘,不要说出来,我明白人。
有的时候我只想说:“你们都应该去做神棍,他们都会对着疼痛的病人说:‘要有光’。”
4.
所谓的“善良”还在继续,与其说世界残酷,不如说现实就是如此。
入职新人还在为端茶倒水愁眉不展;小女孩还在为“坏爷爷们”抢占座位擦着鼻涕;借到钱的人还在为没还的钱沾沾自喜。
我们为这样的善良揪心,哀伤、叹气时,总是感叹怎样的善良才能派上用场?才能为更多的人加上幸福的翅膀?
爱默生说:“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否则等于零。”
我相信这个世界好人要比坏人多,但我们还是要早早的给善良砌一堵围墙,不是把善良围堵,只是让它有个底线;不是躲避好人,只是怕被坏人利用;从而避免纵容别人的同时,避免伤害自己。若没有底线,善良毫无意义可言。
每人心里都有一朵善良的花,在黑暗中,再美丽的色彩也无人发觉,只有在理性光辉的照耀下,才能显现它本来的颜色。
—END—
韩大爷读写训练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