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央视节目对于医药代表的报道,这个顶着学术推广的帽子,搭金销售给医生的职业逐渐被大家所关注。没有了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被医院“左拥右抱”的风光,也没有中期赚的盆满钵满,现在的药代慢慢进入了“过街老鼠被追着打”的窘迫局面,医院高挂免进牌;医生对他们“呼来换去”,接送孩子处理各种琐事;很多患者也在声嘶力竭控诉着这伙谋财拉高药品价格、把医药搞得乌烟瘴气的人。
貌似医药代表已经进入一个穷途末路的死巷子,估计现在很大一段时间都喘不过气了。更不用说,全国各地还陆续传来了医药代表违规贿赂医生被逮捕的消息,一时间风声鹤唳人心惶惶,医药代表的黄金年龄也随着国家出台的“国17条”(医药代表只能从事学术推广、技术咨询等活动,不得承担药品销售任务,失信行为记入个人信用记录。)一去不复返。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这个“倒霉”职业的发展过程吧。中国的医药代表制度由外资药企引入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国医生普遍知识不足的年代,医药代表带去了先进的知识和医疗设施,饱读诗书在专业和推广上游刃有余。这伙市场推广的学术代表就像抗日时期带来枪衣弹炮的华侨一样受到了医院的欢迎。因此收到医院张灯结彩的欢迎也不无道理,自然而然他们的待遇也水涨船高,在大家穷的裤儿响叮当的年代赚的盆满钵满、风头无二两。
随着改革开放,大家的腰包鼓起来了,中国本土药企如雨后春笋冒了出来,而这些药企大多数没有自己的原创药,仿制药的质量层次不齐。在这种混沌急需发展的年代,药品需求暴涨,药企为了把他们的产品推广出去,招兵买马充实队伍的数量。药代专业知识不足、药品质量上的“语焉不详”、医生工资“停驻不前”,看似这桩无头买卖难以得以继续下去。
医生的地位随着游戏规则的改变而变得更加重要,一时间医生成为了药代的大爷,得罪不起。各种投其所好,接送孩子么,没问题;订个外卖,没问题;搬送东西也没问题。“刘医生,你看看最近我们公司的那个药怎么样!”搭金推广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药品质量不足的问题,大家在这场觥筹交错的狂欢中自取所需。
药企产品初期质量上良莠不齐可以大行其道;药代游走于医生和企业之间,虽然累点苦点,可是和可观的灰色收入相比根本不值一提;初来乍到的医生从书海中奋斗了那么多年收入低廉,反正每个药品都差不多,那为什么不多拿有回扣的那个了;德高望重的医生,药企给你提供经费帮你做好资料,先你之忧而忧为你排忧解难;医院靠药企的“赞助”补贴家用养活手下的人;官员还需要发展“把钱用在刀刃上”,既然公立医院自己可以养活自己我就少给点;医药公司给国家每年上缴客观的税收,成为当地政府的座上贵宾。总之在这场游戏中,大家依旧相安无事,睁一眼闭一眼,暧昧地过了20多年。
只是他们忽略游戏之外的靡靡之音--来自患者的控诉:明明就一个普通的感冒开这么多药,还有那么多吃了见效不了的药,摆明了是把我们往火坑里推。你们倒是吃香的喝辣的,我这里去趟医院拿了一大堆药,钱都被你们赚走了。这种医院“喝水却忘了挖井人”的做法积蓄了患者和他们的矛盾,而夹在中间的药代自然而然成为了众矢之的。
2013年7月爆出的葛兰素史克中国行贿事件平地一声雷,在医药行业炸开了锅。葛兰素史克(GSK)“水土不服”在中国栽了跟头,这次行贿事件也将成为GSK不可抹去的黑点。而这次事件也成为了药品整治的导火索。GSK公司不得已弃车保帅,陆续大幅度砍去药代的人数,接受了中国30亿的罚单。当然并不是其他公司可以撇清关系,在这趟浑水中基本上难有清白之身,只是恰好没有撞到枪口上逃过了一劫而已。
在这场潜规则游戏中,双方的礼尚往来成为了药品进入医院的唯一途径。此路是我开,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没有打点,即使药品质量可以才难免逃脱被医院下架的下场。以葛兰素史克新一代的抗病毒药物替诺福韦为例,原价是1495,经过政府谈判后降价到497进入了医保,政府认定天津葛兰素史克生产的替诺福韦为国产药。但在很多地区替诺福韦根本就进不了医院,因为替诺福韦既没有进院费用,也没有临床推广费用。在西南一些省份,进入医院的替诺福韦,也在不断遭遇被清退的尴尬局面。整个葛兰素史克2015年在华销售增长率,是-20%。二十多年的金钱利益关系已经扭曲了正常的医药市场,整改已是迫在眉睫。所以这两年无论是医院取消医生对于药品的提成,药企不在把销售额和药代业绩挂钩,都是大势所趋。
回过头来看,似乎是医药代表这颗“老鼠屎”要为整锅粥负责任。医药代表在行业里光鲜亮丽几年之间就可以腰包鼓鼓,在上海南京杭州一线城市买房买车,而药代也成为了药学毕业生就业的香饽饽。可是现在三百万的药代无非是听从了领导的安排,上有业绩考核稍有差错饭碗就不保,下有一帮医生对他们使来换去,反正都是大爷都得罪不起。
以前的风光一步步被蚕食,前人享福后人赎罪,所以现在也有部分药代发生不满的声音:我辛辛苦苦赚点钱容易吗,给医生当牛做马,医生一个电话饭都搁下了。要不是看着这份工资,老子才不干了!
医生读了这么多年的书掌握了治病救人的本领,结果还要面对惨淡的工资。即使我心地善良,也要养家糊口吧。而带金销售就是被不正常工资水平来填补的。
医院没有药企的补贴也会存在入不敷出的困境,相比其他国家,中国的门诊诊断病床价格相对低廉。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是5.7%,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医院对于药代的纵容一部分原因也是由于赚点外快补贴家用。
国内药企大多数是“贫苦孩子”出身,相对于外企不论是产品还是销售团队都相差甚远。想要从他们地盘强点余量,使用这种“下三滥”的招数也是无赖之举。
医药和其他行业领域发展都是一个类似的过程,粗犷的发展存在很多灰色地带,经济上的有利可图导致某个漏洞的一泻千里。而药代问题不过是这场病的病症,诸多因素导致了现实的错综复杂,整治任何一方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只有所有的利益集团都参与这场改革,才不至于药代问题他日的死灰复燃。
医院方面不能空喊口号要切断医生和药代的利益链条,而是要提高医生现有的酬劳,不至于流于表面。
国家层面现在推行一致性评价和国17条红头文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医药改革的紧迫性,为模糊的药品质量带来科学的天秤。随着十三五的开展,更多钱力物力的投入也是顺应潮流。
最近两年风声正紧,药代人员的消减也是大势所趋。不过随着中国创新药物黄金时代的带来,创新公司的崛起,靶向药生物药如火如荼的研发,只有不断契合药物发展的潮流,才不至于丢了药代这个饭碗。
当然你可以痛心疾首地说药代的风光日子一去不返还,你也可以如释重负说药代兜兜转转还是回到了原来的位置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