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工作不知第几周随笔

工作不知第几周随笔

作者: Yuppiggy | 来源:发表于2019-04-14 09:41 被阅读0次

    真的是拖了好久好久又开始写这个随笔了。原因是昨天老板请来了FuturistCircle的联合创始人Lynn来做关于未来学的分享,终于让这几周枯燥的工作燃起了新的动力。

    我犹记得上一篇随笔还停留在渤海银行手机银行改版用研的最后阶段,那时候在天津完成了用研报告,期待着全新交互阶段的开始。那么这篇随笔的开端我就来写写近一个半月时间内的交互阶段工作总结吧。

    从天津一回来的时候,我对于交互阶段的工作顺序是完全模糊的,然后Amy就让我帮忙梳理原先整个App的框架,也就是绘制信息架构图。根据架构图我们会与行方去确认改版后的手机银行保留或者新添的功能,再针对新版的功能进行架构的重建。在绘制老架构图的时候,因为我们已经完成了用研,所以我就会从用研的结果出发去看待当前的信息架构,自然就会发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就会在之后信息架构重建的时候特别注意。比如用研中我们了解到部分用户觉得当前App的账户掌控感不强,对应到当前的信息架构图中就是账户设置功能的层级藏得太深,那么在架构重建的时候就要解决这个问题。

    除此之外,我还觉得信息架构图的重要性经常被入门或者初级设计师弱化。尤其是之前做申请留学作品集的时候,我会认为一个App不就是主页、功能页、我的这三个类型的页面么,主页和我的页面是一定有的,功能页是由App的属性决定的。确实,信息框架的整理难度不大,可变性也不大,就拿这次的银行App来说,我去看20个竞品的首页导航栏,十有八九是主页、金融、生活、我的这四个板块,特点更突出的银行可能会弄出点花样,比如平安口袋银行就把生活被并进主页中,还单独拎出贷款作为一个主版块,因为小额贷款是他们主打的一个功能。但是这不代表我们不用去思考,可以拍拍脑袋就确定一个项目的主版块就是这么分类。当然我也会觉得之前的不注意是因为在进入设计公司之前我进行的项目大多数不落地,缺乏真实的甲方需求,那么自然也就缺乏分类的硬性标准。这也给我们制作做作品集很有启发,如果我们经常浏览behance或者站酷就会发现,大部分的作品集会大版面地展示主要界面的UI,极少会做全套的界面,自然也就不会去设想不同板块背后的内容。如果对于UI设计师来说这么做无可厚非,但是作为一个交互或者用户体验设计师而言,展示的重点应该放在逻辑。所以多做信息架构图的练习是个很有效的了解、思考不同产品的方法。

    架构梳理之后就会开始界面的设计。主页四大版块的界面设计是Amy和高歆带着我做的。我会先根据用研结果以及竞品分析结果,出一版初稿。她们会考核初稿内容的可行性并进行调整,调整的过程中也让我了解到我经常遗忘或者压根没注意的部分。就是一次次变相的查漏补缺。

    下面三点是我印象最深刻的点。

    1.要加入情感化设计。当我们在设计生活版块的充值部分时,她们提示我,在话术选择时可以做一些变化。比如“父母话费我买单”。这是一种不依赖技术的体验提升。在冷冰冰的金融App中融入这般具有人情味的设计是很吸精的。用人可能认为这种话术的设计是运营的事,不是交互设计师的职责,但是我觉得设计师想通的,情感化设计在这里的体现是话术的改变,在其他地方的体现可能就是完全另一种样子,但是背后的思想是一样的。比如在通讯录里面我们设置了亲情账户,让用户可以快速给家人转账或者付款,这边是在交互层面的情感化设计的体现。

    2. 金融类产品的严谨性。其实任何设计过程与结果都应该是严谨的,但是在金融App中尤为明显。因为涉及到金钱这个敏感的话题,所以设计过程中的宗旨就是一切设计的指向是特别明确的。我还记得当时在设计一个类似余额宝的理财产品的展示区域时,我们三个人关于使用理财计算器的形式争论了很久。最初我们在该区域放置了一个拨盘,用户可以拨动来控制买入该理财产品的数值,系统根据拨盘上的数值计算预计收益。看起来这个设计很棒,用户能够轻松快速地了解到理财产品的收益情况,提升用户购买理财产品的可能性。但是呢,最终考虑到理财有风险,收益类的信息只是一个预测,不能保证用户一定能得到这么多数值的金钱,所以最终我们还是删除了这个设计,改为直接显示该产品的近期收益率。越是真实的项目受到的约束与考虑的方面会越多,在严谨性面前,创意也要打折。

    3. 侧边栏是全局性的。这个点源于,我们在设计我的版块时,我的初稿是将个人设置、安全设置等设置类功能置于侧边栏,因为我想将设置类功能与信息类功能做一个区分,但是我们又考虑到的是,侧边栏一般不单纯为一个版块服务,它往往在全局中存在,也就是说在任何板块中都可以去唤起侧边栏来进行部分功能的操作,所以侧边栏内的功能也必须是在各个版块中都有可能被唤醒的功能。这个故事的背后说明了我对各类组件常见的使用场景还不熟悉。在界面设计时,当一个组件的某个功能与当前需求匹配时就想着拿过来用,从而忽略了该组件的其他特性。当然,当时的我也疑问为什么一定要按照常用的方式走呢,明明这个组件在其他场景下也能发挥作用。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在用户习惯和创新体验之间寻求平衡的问题。就拿侧边栏来说,当用户已经习惯去侧边栏里寻找全局功能时,你将切换头像这样的功能置于侧边栏就会导致用户产生疑惑,甚至在想改头像时找不到入口。

    这三点是在我们一起设计四大主版块的时候得到的启发,但在这之后,过渡到自己负责某一板块时,我发现我的启发开始变少了,因为没有人会时不时得来指正你,且面大量的界面,我也很难做到花时间去思考每一个细节。直到今天为止,我完成了注册登陆(42)、转账(85),共127张界面,目前仍在绘制生活板块的界面,估计这个项目结束能达到400张左右的界面量。由于我的不熟练,我可能需要大量参考竞品的样式再在他们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没办法每一个界面都向四大主板款那样完全重新设计,思考每一个细节是否完美,这是我觉得很大的一个遗憾,我也在抽空的时间会时不时地回看之前设计的界面,发新问题了就改一改,能改一些就改一些,也算是亡羊补牢吧。

    相比于之前的用研阶段,当前的交互阶段确实机械且无聊了一点,我写随笔的热情也确实减少了许多(懒是原罪)。但是周五Lynn带来的分享让我特别开心,因为又找到了读MA时候那种可以想你所想,做你所在的感觉。羡慕他们可以成为自由工作者,在理想和面包之间掌控平衡是一个非常非常难的能力,既然我不想让自己的理想落空,那么我也应该去努力掌控这种能力。加油吧,就这样。

    还是一样的结尾,希望这个随笔系列还能继续~~~~~~

    下周?下下周?下月?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工作不知第几周随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oslw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