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未来可以早一些开始,而非等到高考结束再匆忙决定。也不必过分地去苛求在不到18岁的年龄就寻找到自己的热爱,设计好自己的未来。
下面有三个2020应届毕业生真实的案例供大家参考:
一,高中入选后报考目标明确型
单同学高中的时候就把考古学选择成为了目标专业,并且很幸运的通过了强基计划,获得在北京大学学习这个专业的机会。
下面是北京大学考古文博专业的单同学演讲稿节选:
我在准高一的时候参与了一次模拟联合国活动。模拟联合国看起来和考古文博似乎八竿子打不着,但我的灵感的确是从这里迸发。
当时我们的会议主题是“旦城市汉墓保护专项研讨会”,我担任这个城市的市长,和其他代表一起讨论“当文物和经济建设发生冲突的时候应当何去何从”的这个两难问题。
为了准备这次会议,我阅读了考古学的通识入门书籍,分析了大量文物保护的实际案例,甚至还从头到尾研究了一遍我国的《文物保护法》,顺着那些宪章、公约从头到尾梳理了一遍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历程。
学校提供了很多机会,第二外语的学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并且不断的鼓励我们走出舒适圈,去尝试更多的新的东西。
在学校的帮助下,我学习了法语作为第二外语,也参加了模拟联合国社团,这些课外尝试不断的塑造着我,这些准备也让我最终和我的梦想相遇。
无论是所谓的热门专业还是冷门专业,都需要经过理性思考而选择,而不是凭借着一股“世俗的现实主义”或“空泛的理想主义”而轻易决定。
对这个领域的一点点好奇心指引着我去做更多的事情来了解他的真面目。我去咨询了考古学专业的学长学姐,相关领域工作的教授,了解了一下就业前景和薪资,又把得到的信息进行了汇总,与我自己的理想生活进行了对照,觉得“这或许是个不错的专业”。
我的父母在最初也对我的想法嗤之以鼻,但是在询问和了解过后,他们打破了对这个专业的印象,慢慢地理解了我的决定,甚至觉得“诶,这个专业就业还挺安稳的。”在老师问出:“你的父母支持你学考古吗?”这个问题时给予我最坚定的支持。
更多鼓励大家能在学习生活中多多注意,慢慢发现,也许就能和理想不期而遇。
二,高考志愿填报临时报佛脚型
我家姑娘是在高三结束该填报志愿时,才开始想找自己将来要做什么,但她平时对自己有清晰认知。
我家姑娘学建筑的,她就属于对自己长大了想做啥一直没有目标,高考专业学啥确定对晚一些的,在模拟报志愿时都还没有想好自己将来做啥合适,我和我老公,他小叔,小婶,二姨,小姨都给她出主意,结果人多意见多,孩子更茫然了。
小叔是律师,说律师累;二姨是老师,说,老师苦;小婶是护士,现在转行政了;我是办公室文员,孩子也不稀罕。
最后问孩子,我不想学医,不喜欢医院的味道;不想当老师,不愿一辈子酒和三尺讲台打交道;不想学金融,不想天天看见红绿灯。
孩子爸爸说好的,医生,家里有事有热闹学医方便;当老师,一年2个大长假;学金融,以后可以掌控行情,理财方便。
家里意见不统一,爸爸下楼走了,小叔,小婶也回屋了,我轻轻拍拍孩子的肩膀,默默给孩子关上门,让她自己想想。
高考成绩出来了,报志愿了,孩子说非建筑不报,重专业轻学校原则。
家里爸爸和孩子经过几天的你来我往,互不想让的大战,再孩子的一场昏天黑地的大哭之后,爸爸让步了。
开学后,孩子课业任务相当重,经常需要加班,素描,做手工,孩子玩得乐此不疲。爸爸心疼闺女,每天都在微信说,刻板用刀一定要加小心。
下图,板子是用刀一下一下割出来,用胶粘上的;树是用铁丝一圈一圈缠出来的。好几天都是在专教干活到天亮。
闺女的手工“初园”模型听闺女说,他她们有同学退学了,原因是,专业是父母定的,自己不喜欢。我问闺女,你咋想,她说,我自己选的,我累也开心,要是家长给我选的,我也不知道会不会也放弃。
隔了几天,老公说,他同学的孩子,那个一直学习学习成绩比我们闺女高的那个孩子,高考成绩也不错的那个,这次志愿填报自己没主见,听了家长的意见,重学校轻专业。录取学校是不错,但成绩在这所大学里不是高分,被调剂的专业孩子不喜欢,爸妈不满意,孩子和爸爸妈妈正生气呢,本来上大学挺好的事,这会儿家里正闹腾呢。
半年过去了,期末考试,作业交完了,闺女大包小包的被爸爸接回家,说,这半年我太累了,我要先放松一下,后面的专业课更累了。
我问她,当初你模拟填报志愿时还没主意呢,在正事填报志愿时咋就一定要报建筑了呢?这一直都是个迷。
孩子告诉我说,你们哪天一通说,我真不知道咋选了,就看看
B站,正好有人在谈建筑,说学建筑咋不好,咋苦。我一看,哈哈,他说的不好的,正好什么都是我喜欢做的。
美术,素描我喜欢呀!
动手,刻章我擅长呀!
高薪,钱可以帮我养我的人偶娃娃。
就这样,我就加了建院的群,找学长学姐问了学啥课,需要啥特长;找老师咨询了一下为了的工作前景,将来建筑的发展趋势;又查了一下高端建筑人才的薪资和工作环境,还调查走访了几个私人工作室。
我觉得闺女长大了,有心了。
我家姑娘虽然普通,但我觉得我分享给大家的她的后知后觉,也会有帮助的。
三,高考报志愿顺其自然型
最好的教育方式应该是昨天埋种,今日发芽。
下面是清华大学8年制医学实验班家长的分享,希望能给大家启发。
我今天这篇文章发布后 ,朋友的读后交流后,我补充资料如下:
聊天1 聊天2 聊天3 聊天4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扶上马送一程,该放手就放手。在放手之前,一定要让他们学会独自飞翔的本事,溺爱多败儿。
让孩子多和优秀的人接触,养成求学好问的习惯,多出去实践,开拓认知,学习新的思维模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