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成功励志交际心理人文社科精品
日本中国频频出现老人“入狱养老”,发展老年社会工作迫在眉睫!

日本中国频频出现老人“入狱养老”,发展老年社会工作迫在眉睫!

作者: 心理社工师周云骞 | 来源:发表于2018-07-09 14:51 被阅读6次

作者:周云骞,心理社工师,心理咨询师

考拉读书会发起人,我将余生献给中国的心理社工、心理治疗事业。

近年来,日本老年人犯罪率居高不下已经不是什么秘密。日本长崎市市民田中(化名)80岁以后反复进出监狱15次。日本《犯罪白皮书》显示,近20年来,日本老年人服刑人数一直在增加,老年人犯罪总数比20年前增长约4.6倍。数据显示,2015年日本被捕或接受警方盘问的嫌疑犯中,有近20%为65岁以上的老人。

统计显示,在日本60岁以上的“惯犯”中,约40%的人作案次数超过6次。

很多老人表示他们都是自愿进来的,这里他们不愁吃不愁住,没有外面的生存竞争压力,而且日本监狱伙食也比较好,这是他们在外面凭借他们的退休金享受不到的。这是监狱里圣诞节准备的美食。

当然条件不好的老人,或者有喝酒赌博恶习的老人,在与子女关系不好的情况下,往往在退休以后很快就陷入了贫困,有的老人膝下无子,还患有慢性疾病,生活贫困可想而知,生活贫困自然会导致犯罪,在被捕的老年人中,近七成都是盗窃案,很多都是小偷小摸。他们有钱却故意不付,因为在超市里偷一个三明治,都有可能被判入狱,所以他们偷东西,就是为了去监狱养老。

在日本,老人的生活方式和中国很不一样,大家都知道,日本没有养儿防老的观念,日本老人也没有养孙子的义务。日本人都是很独立的,不管是子女还是老人,65岁以上还在工作的老年人比比皆是,大量闲不住的老人会继续奋斗在工作岗位上。日本老人的普遍认识,活着就要工作,不能被当做大型垃圾一样任人嫌弃。日本已经比中国早实施延长退休年龄方案。部分有条件的老人在65岁退休以后,报一些兴趣班,或是带着老伴去旅游。和中国的爷爷奶奶都围着孙子转,老人带娃养老的模式很不一样。在日本,老人和子女各自独立,子女没有赡养老人的义务,老人也无需抚养照顾子女的孩子,因此老人有大量的时间从事自己的兴趣爱好。老人如何度过晚年,说白了就取决于年轻时为老年积累了多少钱。

要是老来经济不宽裕,报不起兴趣班,旅不了游,继续工作又吃不消,子女又不常陪伴自己,日本老年人难免就滋生孤独感。因偷盗入狱既解决了吃饭住宿,还能免费看病,监狱里老年人多还不孤单,所以说日本老人入狱养老,已经是见怪不怪的事情了。也许你会问,日本老人为什么不去国家开办的养老院呢?日本的养老院环境温馨、人性化,比中国的养老院要好很多,但是费用不菲,最便宜一个月也要相当于一万多人民币。只有一些家庭条件好或是患有疾病、失能失智的老人会选择住进养老院,由专业的介护人员看护。许多老人会卖掉房子住进养老院,因为没有后顾之忧。而中国老人很少为自己想,老来还在考虑攒下养老金给孩子出首付的情况,甚至卖掉自己的房子给孩子在大城市买房子。中国老人,真让人想不通。

没知识没积蓄茕然一身的老人如何养老?在日本,这样的老人选择了犯在监狱中养老!

一项调查显示,日本一名普通退休老人每年的基本养老金为78万日元(约合人民币4.5万元)左右,然而即便是节衣缩食,其生活成本往往仍要比这一金额高出25%,难逃入不敷出的命运。不少日本老人积蓄微薄,缺乏充分的社保和医保,且独居寂寞,干脆不惜一犯再犯,只为过上“包吃、包住、包看病”的牢狱生活。一位老年囚犯说,“把我关起来吧!我宁可吃牢饭,让国家养我到死。”

这样可笑可悲的社会现状反映出日本的老龄化危机十分严峻。目前日本国内,年龄超过80岁的日本老人数量已经突破一千万大关。据预测,到了2060年,将是每2.5人就有一个是老人。面对如此庞大的老龄人口,国家难免力不从心,入不敷出的老人只能无奈选择铤而走险,监狱养老。这不得不说是一件有些悲哀的事情。

中国的老龄化趋势不断加深,入狱养老早在10年前就有湖南农民开了先例

新华社记者2018年2月26日从全国老龄办召开的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1亿人,占总人口17.3%。相比日本,中国老龄化的速度将更迅速,基数更庞大。预测至2030年左右,中国的老年人口比例将达到约30%。

许多老年人承受着病痛、环境污染和精神压力的折磨,不少人失去自理能力,不得不需要日常看护和照顾。而国内目前卫生保健和医疗照护都尚未完善,即使在深圳这样的发达城市,老年社工人数不足,工资偏低,人员流失严重现象突出。老人看护照顾的责任很大程度落在了子女身上,“上有多老下有多小”成了许多中年人的真实情况。如果老人没有子女,或者子女不尽赡养责任,国家给的养老保障金不够生活的广大城乡老人,如果国家不采取相应的更有力的社会政策,很难避免类似日本的入狱养老这样的现象发生。10年前有个叫付达信的湖南五保老人就开了中国老人入狱养老的先例。

付达信为了 “入狱养老”始末

付达信是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灵官村的农民。2008年9月8日,时年69岁的付达信为了 “入狱养老”,持刀在北京站广场抢劫。第一次抢了一个排队买票的妇女100块钱没跑,妇女骂了他一句神经病没理他走开了。第二次抢大学生的一个包抓住不放,听到喊声,老头并没有跑。好像是故意等警察来。2008年11月24日,北京铁路运输法院审理后认定,付达信的抢劫行为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得逞,属犯罪未遂。鉴于其归案后认罪态度较好,判处其2年有期徒刑、处6000元罚金。而付老汉恳求法官重判自己,并坦陈实施抢劫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入狱养老”。进了看守所的付达信与众不同,别人愁苦着脸,他却喜上眉梢,因为他不必再为吃饱饭而四处奔波。

付达信为“入狱养老”实施抢劫的消息一经媒体披露,引发 了社会舆论的极大关注和热烈讨论,也拷问着我国的老年人福利政策。

付达信的晚年境遇有多糟竟连颜面都不要?付达信本是个老老实实的农民,在村里同龄人中算是个“秀才”。1957年高小毕业后,他考上了县里的林业中学,当时这个 学校是免费的,上午读书,下午劳动。但是只上了一年,学校停办了,付达信回到了村里。当时正好赶上招工,可是付达信的户 口还在学校没有转回来,于是错过了招工,最后只好在家务农。付达信兄弟姊妹4个,他排行老四。5岁那年,付达信的父亲去世,后来母亲也去世了。由于家里生活比较困难,付达信一辈子没有结婚。付达信大哥在江西,姐姐嫁到了广西,只有二哥跟他同村务农,日子过得也非常艰难。

自母亲去世后,付达信一个人住在租住屋里,近年因为年岁大了,干不动田里的活,因此将村里分给他的田地退了回去。从 此,付达信走到了食不果腹的艰难地步。为了养活自己,付达信 批发烤烟丝和小鱼虾进行加工后再出售,每天可以挣两三元钱。

原先付达信家还通电,后来村里给各家安装了电表,而付达信拿不出600元装电表的钱,因此他家就再也没有通电,晚上黑乎乎的,没有急事根本不点蜡烛。“那东西太贵,比吃饭还贵。” 付达信如此说。

由于生活太艰难,2003年付达信找到县民政局反映情况,才知道村里给每个五保户补助。从2003年起,他领到了一年300元的补助,到2007年涨到了 600元。付达信说,一年600元平均下 来一天也就1.6元,根本不够生活的。“我们这里买一个鸡蛋就要8角钱,米1.5元一斤,肉13元一斤。”

2008年8月,付达信在同乡的带领下,去了广西柳州收废品,再加上岁数大了,挣的钱很少,主要靠村里发放的补助金过日子。“我已经两年没有吃上肉了。”付达信说。由于人生地不熟,一连三天,付达信竟没有收上来一点废品。再加上他年龄太大,每天骑着小三轮车转一天,身体有点吃不消。坐吃山空的三天,付达信非常沮丧,于是他决定上北京反映情况。

从广西开始,付达信一路上捡破烂,卖钱后再坐火车,就这样一路捡拾着破烂到达了北京。来到北京后,付达信决定抢劫进监狱,一是希望自己的后半辈子不用愁吃穿了,不用为生计奔波了;二来也希望借助警察将他的情况向上面反映一下。

被抓后,付达信的生活一下子好了起来,每天一日三餐能吃饱了,而且吃到了两年以来的第一顿肉。付达信称,当时他将肉含在嘴里一点点地嚼,让整个口腔里充满了肉的味道,一个劲地吧唧嘴让同监室的犯人笑话了半天。

过了一段时间,付达信的脸色红润了起来。生活有了规律,不用每天出去奔波,“我很知足,我在这里生活挺好的,3个多月已经胖了10斤,希望这样的日子能够长一些。”但是,2010年3月7曰,付达信还是被提前半年接出了监狱,随后被送进灵官镇养老院,可他感觉这里没有监狱里条件好。

后来付达信在出狱6年之后,上了一次东方卫视,引发更大范围关注。在互联网上稍加搜索,就不难发现,在中国因为生活困境想“吃牢饭”,和打“入狱养老”主意的人并不只是他一人。。2006年71岁的广东中山流浪汉李召坤故意纵火,86岁的河南老囚犯孙来有,半辈子五进五出监狱,在狱中度过43年。每一次到该出狱时,他哭闹着不愿离开。86岁的孙来有因年老体衰已瘫痪在床近三年。监狱为了他的生活起居,给他配备了两名护理人员,负责他的服药、洗澡、洗衣和吃饭。饭食为监狱特供,包括一盒牛奶、一个鸡蛋或蛋花汤。出狱后,狱警赵海伟第一次到敬老院回访,孙来有立即展开双手说:“政府,我想回监狱”。赵海伟还对媒体说,有次路过第三监狱因乌鲁木齐越狱事件而加固的围墙时,这个老囚犯嘴里不住喃喃,为什么会有人越狱……

付达信案件暴露出我国养老领域的诸多落后

根据社工史学家、著名学者彭秀良老师在《一次读懂社会工作》一书中写到道,付达信案件暴露出我国养老领域的诸多落后。

付达信为“入狱养老”实施抢劫,反映出农村老年人照顾领域的极端落后。试想,一个人如果连自己做人的尊严都可以弃之不顾,那还有什么事情比这更可怕的么?相比于城镇退休职工来 说,农村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可能更为凄苦,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 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付达信只是无数个缺乏经济保障的农村老年人的一个缩影,食不果腹而又无力获得收入,晚年生活怎能得到保障呢?对于城镇老年人来说,经济上的困难可能不是很严重,但是,空巢的、身边乏人照顾的老年人不也是为数众多么?也许你会说,不是有养老院吗?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城乡老年 人入住养老机构意愿呈逐步下降态势。为什么老年人都不愿意去养老院呢?我认为,这个问题和养老院的设施、地理位置、照顾服务的专业化程度、入住养老院要交的费用有关,也和我们的文化传统有关。

入住养老机构只是老年人养老的一种方式,并非主要养老方 式,绝大多数老年人还是喜欢居住在自己所熟悉的社区,享受家庭亲情。而且从全世界范围内来看,回归社区和家庭,也是一个共同的趋势。但是,我们现在的趋势仍然是大规模建设养老院或老年公寓,政府的补贴也集中在这方面,对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明显注意不够,即便有口头上强调,却根本没有实质上的动作。这暴露出我国养老领域的诸多落后面,思想认识上的落后又是其中最显著的。同时,过分注重机构养老,也不利于社会工作者的大范围介入,毕竟机构养老的服务面小得多。在社区工作社会工作者,能为老年人以及社区其他人群做很多事情,比如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医务知识培训、残疾人与精神病患者的康复照顾、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改善邻里关系,开展娱乐活动等等。可是,我们的社区社工,才刚刚起步。人数少,工资低,工作繁重、离职率高,专业社工硕士人才拿了比本科还低的工资,本科生在民办社工机构当杂役使用,拿着清洁工一样的工资。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国家需要给年轻人减负,需要让更多的90后员工加入到社工这个在西方属于有身份有地位的高薪职业中来,从他们基层做起,储备人才,到了2030年,真正老龄化最严峻时期来临的时候,才能足够多的优秀社工人才为国家的养老困境出谋划策,身体力行地为国家分忧。发展社区工作,让学心理学、社会工作的本科生、硕士生毕业后不转行,能在社区医务机构、社工机构从事心理学、社工的工作,让他们为严峻的老龄化社会奉献知识和青春。而不是让年轻人沉溺于直播、抖音中耗费青春。呼吁国家出台相应优惠政策,鼓励90后、00后攻读心理学、社会工作、精神卫生等相关专业,鼓励他们在社区机构、养老机构工作,鼓励社会上符合条件的个人和组织创办民间社工机构,积极推动社区社工事业、社区养老事业的发展。

在严峻的老龄化问题之下,日本、中国频频出现老人“入狱养老”,可见提高专业老年社工待遇,发展老年社会工作,培育社区养老社工人才,发展老年人、残疾人的社区照顾事业,促进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等迫在眉睫!关于这个严峻的话题,屏幕前的你怎么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日本中国频频出现老人“入狱养老”,发展老年社会工作迫在眉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oxt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