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恒以其德

恒以其德

作者: 春风小雅 | 来源:发表于2020-11-16 15:41 被阅读0次

          论语中夫子说:“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夫子教人以行,讷于言而敏于行,行之以恒。恒以其德,恒者久也。圣人不测,不得见之。但君子可见,可以由自己修德而成。善人亦不容易,可欲谓善,可欲在自己,不在他人,此善不容易定性和定量。在于自己内心的衡量而不好由第三方评价,但行善可以见,别人可以感知,可以同气。可是你要坚持去行善,善不积不足以成名,量变引起质变。行者求久,不过也不及,过犹不及。这样也就可以了,也是非常之难得。

          可是当下有的人以无当有,以虚当实,以约为泰,长此以往,以非为常去所为,就很难有恒了。这些思想其实是有所指,春秋末年当时的社会状态出现了部分自由职业者,有了独立的生产资料,社会的分配方式在悄然变化,一部分人拥有自由的土地能进行农耕下的自给自足。部分隐者出现了,长沮、桀溺、荷蓧丈人、荷蒉、晨门、仪封人、楚狂接舆等在此基础上,对社会流行的主流理念提出了不同的主张。

          逢时之际圣人、君子、善人的追求成了社会的主流价值标准。 这些隐者当中有的人进一步对这种风尚进行了不同层度的纠偏。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提出并主张和践行无、虚、约的行为理念。贤者辟世、辟地、辟言,这些思想和早期的道家雏形有着高度的相似性。

          颜子的日常形态就具备了这样的属性。夫子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曾子也说:“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颜子的四非,非礼勿视、勿听、勿言、勿看,这些都带有一定的自我修行,自我约束,自我认知,自我管理的新生阶层和固有文化的冲突,或许是对原有文化的补充和修正,是一种较高级别文化意识形态到一定阶段后自我修复、自我完善、自我纠偏的内在机制。

          夫子着眼于大群人生,从更远的人文未来,对这个启蒙思想进行了雅正和婉约的批评。夫子没有直接对立,夫子也提出过“仕和隐”的判断,并且说过:“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的论述,但总体而言表示这样是不可以长久的。孟子也进一步阐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夫子感叹:德之不修,闻义不能徙,过而不能改,是吾忧也。子路也忧伤说:“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当时的社会基本面礼崩乐坏,伦理道德缺失,纲常名教不显,民俗同流合污,放于利而行。各种社会矛盾问题接踵而至,战争、疾病、灾害连年不断,民不聊生,生产关系的弱势群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感同身受,有情怀的君子、善人、上层社会的士大夫,不能不顾及底层社会的民生。见而未见,闻而未闻,己所不欲,施与他人,不可取,不能成为社会的主流的价值导向。

          孟子说:春秋无义战。见利忘义,利无着落处人文无正义。至圣是理想人生,可圣人不是人人都能达到的,还是有些飘渺虚无。落实在人生界,有修行的君子言行才是真实可见的,为仁不厌,诲人不倦。求做一个善人君子要内外兼修,言行一致,知行合一。这需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可以久远。远见卓识,此卓既是恒久。

          但凡只是固化在清流虚谈,崇尚无、虚、约之中,便没有了人间烟火,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畅游,这样也很难有恒。无恒何来久呢?恒者在人心,在大群人生中和而不同,修出世之心,报入世之怀。自然育人文,人文出自然。功勋在人间,德业在人心。如日在天地间,循环往复,永不凋零。可见文化在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意识形态出现。经济决定文化的意识形态,文化意识又指导作用于经济的运行模式。这种情景的出现,非始料不及,当时已经若隐若现。夫子未必给予否定,也仅仅说不得见之,难乎有恒矣。

          夫子的思想是六合之外存而不论,夫子不偏执于一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思想的多元海纳百川,大德敦化,小德川流。道并行而不相悖,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孔门四科等等都说明夫子的开放和兼容。子夏说:“小道或有可观者焉,致远将恐泥。”深得夫子对此论述之精髓。

          今天而言夫子依然是人文时空的巨匠,百世之教要可知才是有恒,以“此恒”来确定时空和未来的不确定性。让人文之舟在时间序列的长河中行稳致远。给人类文明的未来留一点可参见的坐标。夫子之言,三千年还未到,时间的检验已淋漓尽致,掩卷冥思,不知所措。未来的三千年还在途中,朱子说:“但见云断成飞雨,不知云从底处来。”今天也还是未来的起点,夫子说:“不恒其德,或成其羞。”深刻得如此入木三分,冰寒澈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恒以其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oxzb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