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王东岳的中西方哲学启蒙课第十八天

王东岳的中西方哲学启蒙课第十八天

作者: 随园话天下 | 来源:发表于2022-10-07 21:58 被阅读0次

    3.19 辩证逻辑和高端逻辑的关系

    对马哲“辩证法”“形而上学”的重新思考。

    马哲“辩证法”:运动地看问题,“形而上学”静止的看问题。

    王东岳认为:“形而上学”恰恰是古希腊狭义哲学的代名词或恰当翻译,即物理后面或上面的东西。“辩证法”则是逻辑的一种。由此引出了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同一律、排中律、矛盾律,以及后面追加的充足理由律。黑格尔把它叫做知性逻辑的典型形态。

    1.同一律

    宇宙最初是一个奇点,即存在是一,慢慢分化为多种元素,分化出千万种分子物质,进一步成为亿万物种,分化就是原来那个1的残化,所以所有分化物都有一种内在追求合一的倾向。这个过程叫依存,也叫结构。达成依存和结构的手段叫感知,对象复多时,所有的对象都是你的依存物,或都是你的生存条件。而你在单位时间内只能有一个首要依存物,不能发生混乱和动摇,这叫A等于A。例如:最原始的动物只能识别和他依存度高的生物。比如人能听懂的也只能是他熟悉的东西,所以讲课时需要打比方。

    这个有点意思了。一下子明白了,什么叫听得进去,听不进去,思想教育之难,在于需要你调到他的频道上去做衔接。不然就是视而不见,这是人的生理构成的。响应的启发就是,怎么样才能引起重视,做好两者的衔接。这是一门大学问,《如何说孩子才听,如何听孩子才说》这本书值得去好好读。

    蟾蜍的例子,它只能识别他所要依存的条形爬虫,其他的复多对象,在感性过程中会自动排除。这叫A等于A。鸟需要在树上找到虫子,这种在复多对象中,单位时间找到首要依存物的识辨反应,叫A等于A

    2.排中律

    哲学表述为:A是B或不是B。意思是当复多对象呈现,ABCD都出现,我要依存A的时候,B却在干扰我,我得不断的在A和B 之间做出分辨。在分辨的过程中,得确定它所要依存的那个对象A,这叫排中律。

    指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两种思想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即“要么A要么非A”。模棱两可就是违反了排中律。

    3.矛盾律或不矛盾律。

    哲学表述为:A不是非A。A已经在排中律那里发生了动摇,已经很难确定,得在诸多对象中识辨确定。也就是先识辨再确认,没有识辨错误,或者没有识辨扰乱,这叫A不是非A。他是A等于A,在经过排中律A是B或不是B的识辨后,再对A本身加以确认的动摇克服状态。所以这叫知性逻辑。自相矛盾就是违反了矛盾律。

    对复多对象的判断(判别后求断)叫知性,对单一对象叫“感性”。

    因此形式逻辑被黑格尔表述为“知性逻辑”。

    理性逻辑:对象复多到无穷之多后,无法做知性判断,需要归类为概念,概念上进行处理模型推演,然后回归事物反应,这叫理性运动。

    4.充足理由律:你的判断得有充足的理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王东岳的中西方哲学启蒙课第十八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pacm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