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出征
昭仁十六年,琰朝边塞小城郢城遭遇柔然的突然袭击,一夜间这座安静的小城成为人间地狱。
柔然入侵的消息传到上京已是七日后,朝堂之上一片死寂,也许是皇帝登基之初的大举兴兵震慑住了虎视眈眈的周边小国,以至于这些年来的太平日子都让人忘了琰朝的富庶早就让北境那几个游牧族红了眼。
当朝天子在大殿上来回踱着步,低头思虑着,朝廷现在可用的大将不多,虽然当年他是兵马打天下,但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皇位近些年他重用的大多是一些文臣,眼下确实无将领所用,除了六年前的纪城兵变汪曼珩带兵镇压立了大功,现在掌管着禁军,其余的将领要么年岁已大告老还乡,要么在外驻守边关无法调遣,一时竟无人可用。
汪芙蕖知道皇上在忧心什么,柔然这次侵略定是预谋已久,这仗不好打,以现在的兵力对抗柔然虽说不是没有胜算,但是难度很大,打输了不仅朝廷要失了领地、赔上财物,领兵的将领轻则削爵罚奉,重则没准会被杀了谢罪,汪芙蕖看了看殿上的众人,目光落在了二皇子明楼的身上。
似是感受到了汪芙蕖的目光,明楼略一侧身眼神淡淡地看了一眼汪芙蕖,不用细想也知道这老狐狸是在打他的主意,现在汪氏在朝堂上的地位越来越稳固,他这个不得宠但又有那么点本事的二皇子似乎有些碍眼,其实明楼心里是很希望能在战场上有一番作为的,倒不是为了在朝堂上争得一席之地,而是从小他的骑射启蒙老师是琰朝赫赫有名的大将军,从小耳濡目染好男儿战场杀敌的报国志向,明楼正是热血的年纪,看到自己的同袍被外族所辱岂能坐视不管。
“陛下,臣倒是有一提议。”
“汪卿但说无妨。”
“臣以为,柔然此次侵略已然是蓄谋已久,郢城事先毫无察觉,丝毫没有抵抗之力,可见柔然此次势在必得,因此派去的将领一定要能体现朝廷收复失地的决心,臣以为带兵的将领应有一名我朝的皇子,一来稳定军心,二来也是安抚人心。”
当朝皇帝子嗣不多,大皇子两年前就已开衙建府,已常参与政事,现下正是国家科举选士之时,目前正奉旨在外监督科考。二皇子就是明楼,因为母家的原因不得宠,不过天资聪颖,纵然他一直低调不张扬,但是一些曾经和言家走的近的老臣对于这个聪明早慧的孩子还是颇有一些期待。另外还有两个皇子是不怎么得宠的妃子所出,而且并无突出的本事,不值一提,再有就是明楼的胞弟明台,只不过还是个小娃娃。这么算来算去倒也只有明晟和明楼可用,皇上低头思索着,明晟现在在外,出兵一事耽误不得,召回明晟既不明智时间也不允许,那眼下只有明楼可用了。
“朕已命令离郢城防卫最近的戚将军和他的两万骑兵连夜赶到郢城,现在国家危难,汪卿说的很对,应该派一位皇子随军稳定人心,明楼。”
“儿臣在。”
“朕命你速速整顿自身,即刻出发郢城与戚将军汇合,此战你做为戚将军副将协助他指挥战斗,直到收复失地。”
“儿臣遵旨,定当不辱使命。”
下了朝明楼疾步走回自己的寝殿,一路上说不上到底是即将奔赴战场的紧张多一些,还是终于可以施展才华的激动多一些,宫里的太监告诉他阿诚在书房习字,明楼来到书房,进门前却突然踟蹰了,要不要带阿诚去那么危险的地方,边疆战场不仅苦还危险,阿诚还那么小,战场刀剑无眼谁也不敢百分百保证他弟弟的安全,可是京城里风云诡谲,他一旦走了未来就变成了巨大的未知数,也许战死沙场,也许一辈子也再难回到京城,回到阿诚身边,与其把阿诚留在这里还不如带在身边安心。
阿诚像是感觉到了什么,回头便看见明楼站在门口发呆,“大哥你回来了,阿诚今天誊写了一首诗呢。”
明楼走到阿诚身边,认真地看着阿诚慢慢地说道:“大哥明天就要去塞外打仗了,很远也很危险,你愿不愿意和我一起去?”
“阿诚当然要和大哥一起去,阿诚不怕远也不怕危险。”
许多年后明楼都清楚的记得那时的阿诚,小小的少年像苍劲的松柏一般挺拔,神情却是温柔阳光的样子,晶亮的眼睛里全是对大哥的信任和全心全意的追随,明楼曾不止一次地后悔过,后悔当时将阿诚带在身边,后悔让这个优秀的孩子一次又一次为他孤身犯险,后悔自己的情谊裹挟了阿诚一生的牵挂,可是他又无奈的知道,他的阿诚从来没有后悔过。
战事每耽误一时就意味着有更多的人死去,皇帝当天就下了圣旨,命明楼率两千骑兵明日一早便启程与戚将军汇合,并担任戚将军的副将。第二日明楼率领两千骑兵浩浩荡荡地奔赴战场,出了城门明楼回头深深地看了一眼身后的城楼,眼中多了许多复杂的情绪,也许有朝一日他还能回来,那应该会是另一番光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