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谓众口难调,一个顶尖的厨师也做不出令所有人都满意的口味。为什么?原因很简单,每个人口味,对食材喜好不同,换句一针见血的话,假如一个人根本不吃香菜,厨师在煮他的拿手好菜时放了,自然就有了例外,所以,才会有存同求异之说。
一个人的厌恶程度与喜欢程度一样跨度都很大,可能一个人只是小讨厌或是小喜欢,或是很讨厌很喜欢,而这中间的跨度实在有点大,而我们通常对话只会有诸如:你吃不吃香菜这样的问话,得到的信息量很小,且只能得到不吃就是不喜欢,吃就是喜欢,这样极其不准确的信息。
当你在问一个小孩子有多喜欢一个什么时,通常会听到:我有整个宇宙那么喜欢,我有整个大大的房子那么喜欢。虽然天真,但也清楚的表达了他们喜欢的程度,而在成人非黑即白的世界里,灰色地带基本上没有什么容身之地。
所以,我说成人的世界大部分时候是靠“猜”的,喜欢的程度你去猜就对了,不喜欢的程度你还是去猜吧,还有可能此人是不喜欢装喜欢,你还是猜去吧。
在排除第三可能的种情况下,不喜欢可以用百分制表示,喜欢也用百分制表示。不喜欢分成三段,非常不喜欢,一般不喜欢,小不喜欢,既66.7到100分之间,可以否定喜欢的可能性,0到33.3分之间叫不喜欢但也不讨厌,33.4到66.6之间叫不喜欢且有点反感。喜欢这边刚好相反,0-33.3分之间有点隐约的喜欢,33.4-66.6喜欢中自带好感,66.7-100分之间有多少来多少就是了,肯定喜欢。通过这种量化操作,信息才相对完整,才能够准确的理解别人,不再陷入非黑即白、模棱两可的境地。
对于第三种情况,可能是为了照顾到大家,那是好事,至少这个人不那么自私,这种情况要自己用慧眼去判断了。如果别有目的,小心此人,不是心机婊也是一个难缠的主。
这不是技巧性文章,也不是鸡汤,只是观察生活,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你可以当成一种方法论,加以吸收,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