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樊登读书会看过一本书《爸爸军团》,以前觉得这又是一部儿童教育类的书,的确,但它却改变了我一个观念:对于孩子的教育,不是给他们报多少培训班,或进多好的学校等智力方面的投入,而更应该培养孩子的品质,比如好奇心、想象力、诚实、创造力、行动力等等。
如果你已经是一名父亲,那恭喜你,《爸爸军团》将会是你育儿路上的榜样,如果你还不是父亲,或即将成为父亲,本书也将给你一个很好的指引,毕竟育儿就是育己,教育孩子,其实就是自我教育的过程。
书的大概内容是这样的:
作者布鲁斯.费勒,他的左侧股骨长了一个18cm的肿瘤,随后被医生诊断出癌症,他的寿命即将结束,但是,他有两个年仅三岁的女儿。
在今后的日子里,费勒将缺席女儿们的生活,不能参加女儿们的家长会,不能出席女儿们的大学毕业典礼,不能牵着女儿的手,走过红地毯,将女儿交给另一个男人。想到这里,费勒异常痛苦,他不想女儿们过着没有父亲的生活,于是,费勒想起了他的六个朋友,这六个朋友分别代表一种品质,他希望这六个好朋友在他离世以后的这段时间里,替他陪伴他的两个女儿。今天只是截取其中两个爸爸。
第一个爸爸是人字拖爸爸-马克思。马克思和费勒是徒步旅行中认识的。
他们有一天去一家高档酒店,马克思穿着一双人字拖和一件背心,穿成这样,显然是不能出入高档酒店的,所以,马克思和费勒被轰了出来。
多年以后,他俩决定再去一次那个曾经拒绝过他们的酒店:
“如果去,我一定要穿人字拖,短裤和背心”,马克思说。
“人字拖有那么重要吗?”,费勒不解地问。
“这么热的天,我可不想穿长裤长袖,裹得跟粽子一样”,马克思说,“我只会做我自己认为对的事情,至于别人怎么看,那是他们的事”。
这就是费勒为什么要选择马克思作为他女儿们爸爸之一的原因,因为马克思能够坚持自我,不会因为别人的阻挠或拒绝而改变自己的想法,费勒希望他的女儿们能做自己、能够自信。
正如马克思所说:
“我必须做出选择,要么妥协,改变原来的我,融入他们;要么就坚持做我自己,不理会旁人。我最后决定,让他们去说吧,我要做我自己”
第二个爸爸是行者爸爸杰夫。杰夫和费勒是在一次旅行中认识的,杰夫喜欢探索一切未知的世界,还经常做一些奇怪的事情。比如,有一次,杰夫对费勒说:
“你有掀翻过奶牛吗?”
“什么奶牛?”,费勒问。
“奶牛是站在睡觉的,如果我们能从下风处偷偷摸过去,就能趁其不备掀翻它们”,杰夫貌似有点兴奋,还没说完,杰夫就越过栏杆,踩着泥浆和牛粪,掀翻了奶牛。
杰夫身上有一种混合的特质,是费勒希望传递给女儿们的:一方面,他能理解邻居真正的价值,懂得与人建立联系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他半生都行走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对一切都保持开放的态度。杰夫可以让女儿们见识到如何参与社团活动,让他们学会与人相处的诀窍,在广阔天地中体验自己的人生。此外,杰夫还能教会女儿们如何开始人生旅途。
费勒很喜欢杰夫说的一句话:行者要抛下自己熟悉的生活,有意识地去寻找一些不同寻常的生活,他们愿意放慢自己的脚步,摆脱一味追求成功的高压轨道,抓住生命的机遇。
孩子的教育是父母人生最大的投资,一个孩子,未来20年后,就是一个家庭,你教育好一个孩子,就相当于教育好了一个家庭。而且,育儿育己,孩子因为你的付出而成长,你也因为孩子的成长而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