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日光下去生活》一书中,共精选了35篇沈从文先生的散文。35篇散文分为了五个部分,今天看的是第二个部分:我就这样一面看水,一面想你。
第二部分的第一篇“小船上的信”写的是作者在船上写信,这句话写出来看着有种毫无感情的冷硬之感,直接把满文的情感,变成了一个“在船上写信”这么一个简单的动作。
之所以这么简单地描述一下,是因为是我想表达的关键词不是“写信”,而是“船”。看了一下第二部分中的文章,前三篇都是跟“船”有关的。
比如第二篇“过柳林岔”写的是坐船过柳林岔的一些所见所感;第三篇“历史是一条河”写的是船快靠岸前作者的所思所想。
可能是因为我曾经有过的出行,不是开车、坐车就是坐飞机,除了公园小湖里的那种观光小船,别的船几乎都没有坐过,似乎是不太能想像那种需要长时间呆在船上的旅程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
因此,才让我对于“船”这个字有了特别关注和好奇,甚至莫名地联想到那水上漂浮的浮萍,滋生出一种漂泊无定的感觉。
而这种感觉,瞬间将我拉回了十年之前的那个时间段当中。那时的我,遇到了人生中最大的变故和挫折,斩断了一切过往,远离了熟悉的城市,迷茫却固执地独自一人,来到几百公里外的陌生城市。
回想起那个时候的感觉,正像是在人生的长河当中,突然从陆地上脱离,登上了一艘陌生的船,身边人来人往,却举目都是不熟悉的人和事,而我只能站在船上,随波逐流看着两岸的人和景不停地变换。
不知道自己的前路在哪里,不知道前方有些什么等在我将要途经的路上。虽然不是无根的浮萍,也非无牵无挂,却因为经历变故想要逃离,便也就只能放任自己漂泊,生生把自己变成了一朵无根的浮萍。
“过柳林岔”中有这样一句话:船走得太慢,使人着急。从这句话中,能感受到作者急于到达目的地的期待。
这当然是与我不同的,因为我的旅程最初既没有目标,也没有方向,更没有期待。唯有的只是“离开”,去哪都好,只要不是留在那个给我带来心伤的地方。
还好,人只要活着,只要不停地走在路上,行走的前方便是目标和方向。走下去,总会找到想要停靠的地方,哪怕只是因为走得累了,没有力气再走下去,终究也算是一个“目的地”。
载我的“船”在几百公里之外的陌生城市靠了岸,我便把它当成了我此行的目的地,最终停留了下来,并在时间的帮助下,扎下了根,摆脱了“浮萍”的状态。
作者说他在船后舱看久了水,好像从河中得到了许多的智慧,让他对于人生、对于爱情、仿佛全然与人不同了。
而我呢,在人生的长河中,经历了一些埋葬与重生的过程之后,明悟了一个道理:没有什么是在时间的长河中不能成为“过去”的,如果有,那定是走得还不够远、不够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