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文章更新的真是有点晚,不是李老司忙着干别的"正事"去了,而是因为创作的暂时性休克,休克的原因也不是因为没有话题可聊,或者灵感匮乏,而是很多的主题无法在我的脑海里形成画面。
想来想去,既然没有画面,咱们就来聊聊画面感,我不知道大家在回忆或是叙述一件事儿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逻辑思维模式,但在李老司的世界里,想要把一件事,一个过程描述清楚,脑海中必须是有某一幅或者多幅画面串联起来的,因为画面而使得语言会变得充沛,有温度且有态度。
比如,此刻,我的脑海里出现的就是语文课本上整整齐齐的排列着一行行的古诗,并且有些字的右上角会有圆圈里带着阿拉伯数字,下面是一行行的注释……为什么会想到这个画面,可能就是因为以前在朗诵或是背诵古诗的时候,眼前就会出现最直观的景象吧。
想找画面就找古诗,举几个例子: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眼前会有尸山血海,将军横刀立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乍暖还寒,清晨推开窗户,柳条随风摇曳,黄鹂啼鸣,白鹭扑腾两下翅膀,在水面荡起涟漪,飞上云霄……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一个落寞男子的背影,面对紧锁的院门,独自惆怅,摸着木门上木头的纹理,久久不愿离去……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呃……非要说的话,就是在怡红院,门内觥筹交错,莺歌燕舞,门外,来了一个和尚,一个姑娘从院子的后门偷偷跑出来,与和尚手挽着手走……远……了……别说我龌龊,也别问我为什么是这样的情节,李老司脑子里就是这画面!我只是给描述出来了而已!!!(感觉还是我龌龊了)
举了那么多例子,其实我觉得一直说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其实很大一部分都来源于文字所带来的画面感,不然古往今来,那么多文人骚客,为什么那么喜欢以景抒情。所以,读小说和看电视,最大的不同也就在这,一个是给你一个杯子,一个是给你一杯可乐。
画面感在李老司看来,不仅仅是为了表达,更重要的是创新和衍生,比如做艺术和设计相关行业的人在画面感这块儿一定是更高超的,不然如何去实现抽象向具象的转变呢?而这种能力一定是未来的主流技能。
说到画面,没错,李老司就是特别喜欢画面,而且特别喜欢特写,可能和我喜欢观赏的艺术作品息息相关吧。好了,李老司去通过另外一种方式(找周公)去获取画面了。
晚安!!
![](https://img.haomeiwen.com/i12124365/63e6141c9612c4f3.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