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简友广场散文
那年元宵节,被辛弃疾寻了千百度的到底是谁?

那年元宵节,被辛弃疾寻了千百度的到底是谁?

作者: 林小悄 | 来源:发表于2022-02-15 10:55 被阅读0次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十分知名。

    一首词里,名句众多,有人喜欢“东风夜放花千树”,有人喜欢“笑语盈盈暗香去”,更多人喜欢“众里寻他千百度”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也有人因为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引用了其中的句子,还有人因为许嵩的歌。

    这首词牌名最后一字的读音争议,或许也是一个理由:现代汉语中读àn,百度李老大强调应该读wǎn,就是碗的意思。

    无论如何,《青玉案·元夕》总归是许多人都熟悉和喜欢的就对了。

    而元夕,就是元宵节。那么那年元宵,辛弃疾到底在哪里,又是在寻找谁呢?

    一心收复旧山河的归正人

    当初北宋被金覆灭,追随朝廷流亡南迁的宋人,自称正统。

    因各种原因,没有南迁,而是留在金统治的北方地区宋人,就是不正了。

    于是从北方沦陷区,复归南宋的宋人,被称为“归正人”。

    南宋最著名的归正人,当数范邦彦与辛弃疾。

    已在金为官的范邦彦,主动向金要求去宋金边界任职,并趁着内乱的一天,大开城门,将被金占领的城池献给了南宋,得以带全家回归正统。

    辛弃疾则在二十三岁时,组织民间义军,试图归宋,结果义军内部出现叛徒,辛弃疾不得已冒死率领五十余忠心部下,直闯金兵大营并擒获叛徒,随后带着万名义军南渡归宋。

    范邦彦与辛弃疾,一心归宋,是希望可以帮助南宋,北伐收复失地,重回家乡,并且认为他们宋人的皇帝应该也有这样的愿望。

    平心而论,范邦彦与辛弃疾,该被朝廷当先进典型,传颂英雄事迹才对吧?

    但南宋的正统们,并不这么认为。他们不认为范邦彦与辛弃疾这样的“归正人”是英雄,他们的理由是,如果他们真是英雄,就该直接灭了金!

    正统们认为,“归正人”说不定怀有亲金的异心,不应该得到朝廷的重用。却没有考虑,他们这样的猜忌,会不会让南宋失去北地宋人民心,甚至断送朝廷北定中原的可能。

    也或者,他们在江南的纸醉金迷中,早就忘了他们曾经的家在北方,早已不复“归正人”一心收复旧山河的赤胆忠心。

    踌躇满志盼北伐

    辛弃疾后来娶了范邦彦的女儿为妻,被派到滁州做官。

    他们夫妻都以为,朝廷很快就会北伐,他们也愿意为北伐贡献自己的力量。

    但辛弃疾后来又被调任到了江西,再后来是湖北湖南……从二十三岁等到三十二岁,也没有等到北伐的消息。

    他以年轻人的英勇,带着雄心壮志,在万人簇拥下,来到的南宋,没有他心中的梦想,有的只是江南的灯红酒绿,一派繁华。

    那么多年里,他带着妻子四处辗转,做着南宋基层无关紧要的官。而被他一再向朝廷提起的北伐,却始终杳无音信。

    没有北伐,没有他梦想中的沙场秋点兵,与了却君王天下事。

    他一次次地上书,写下的关于北伐的策略,朝廷却没看见他的赤子忠心,与国之将来。

    他们只看到:这个辛弃疾,文笔是真不错。

    对,文笔不错。

    不知是不是他们没读到,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他们只读到了,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读到了稻花香里说丰年,与小儿溪头、卧剥莲蓬。

    而这一年,趁着新春,辛弃疾又来到了临安。

    他梦想着这次能说服皇帝北伐,但没有,他看到的,只有元宵节的火树银花。

    灯火阑珊处的清醒

    临安城的元宵节,花灯挂满万千枝头,如东风吹开的春日繁花,灿烂的看不见夜空中的星。

    到处是坐着宝马香车来赏灯的人,处处可听见悠扬的丝竹,鱼龙彩灯翻飞,热闹非凡。

    街市里,那么多如花似玉的女子,打扮得花枝招展,笑语盈盈地从他面前经过,在空气中留下缕缕暗香。

    辛弃疾被这灯火闪耀得也有些恍惚,几乎忘了他自己不是来看灯的。

    他要的是北伐中原,那才是他终身为之奋斗的梦想,是他真正要寻找的姑娘。

    他放眼街市,寻找她的踪迹,但是直到找得头昏眼花,仍然没有找到。

    待他几乎要放弃时,才终于发现,原来她从来不在繁华里,一直都在灯消火暗的角落,在那灯火的阑珊处。

    她远远地对着他笑,似乎在说:繁华似梦,独你醒着不累吗?不过也好,临安城里活在繁华梦中的人,总有一天,也将被迫醒来。

    醒着不累吗?其实很累。

    累到辛弃疾也带着妻子去隐居了。

    在没有官场喧嚣的山野,昔日那对北伐一腔赤诚的他,开始种树酿酒,呼朋唤友,日日借酒浇愁。

    直到他的妻子,在他的窗子上题写了无数个“戒酒”,提醒他,归正人,本该清醒。

    他醒了。此后一直醒着,直到五十三岁,还写了那句“可怜白发生”。

    其实这首词里,从醉里挑灯看剑,到沙场秋点兵的上阕都是梦,下阕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也是梦。

    只有一句“可怜白发生”不是梦,但也正因为这一句,证明了辛弃疾醒着。

    一直醒着,就像当年临安的元宵节,他望着灯火阑珊。

    写在最后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讲了治学的三重境界,并将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借用为了最高境界。

    第一重的“独上高楼”,是为了找到自己的天涯路;第二重的“衣带渐宽”,是要有不悔的执着。

    那么第三重的“千百度”,是否就是,在自己选定的路上,千百次执着中的,那一份清醒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那年元宵节,被辛弃疾寻了千百度的到底是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pikl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