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是我很小的时候在一本杂志的文章中看到的。那篇文章作者说,他小时候在本子上写下了这句话,但却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直到长大后事业上遇到了巨大的挫折,心灰意冷回到家乡,整理小时候的本子时看到了这句话,给了他重新开始的力量。
小时候的我不明白,这些字并不复杂,大概意思也能明白。同样的一句话,小时候看和长大后看究竟有什么不一样?大概是这种好奇心,让我把这句话留在了记忆里,一直在等待着长大后的自己有一天可以给自己答案。
时间过得很快,时代也变得很不一样。同样的一句话,放在小时候是能用在作文里的“金句”,放在长大后却是被弃如敝履的“鸡汤”。类似的励志话语通常和众多的“鸡汤”排列在一起,让人看完第一眼就不想看第二眼,如果出现在不小心点开的公众号文章里,要么快速划过去,要么赶紧关掉,仿佛误入了长辈们的领地。
没有想到,我再想起这句话的时候,竟然是和那位作者有着相似经历的时候。
这两年,工作越发不顺心了。领导一直压榨我们休息的时间,收入却不升反降。我处于体制内单位的底层,没有任何提升的空间,但疫情之下,又舍不得自己的铁饭碗。在纠结和自我怀疑中,我再也看不到几年前那个积极向上的自己,眼里失去了对未知事物充满兴趣的光芒,取而代之的是麻木和冷漠。我感觉自己已经放弃努力,准备像行尸走肉一般活着,就像臧克家的诗中所写:“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看到空难逝世的人们,我感觉很难过。我想象着如果有一天自己因为遇到意外而死亡,人生将有多么遗憾,难道往后余生,我就要这么度过吗?
内心快速老去的我开始回忆童年,于是这句话又从记忆中浮了上来。
“没有所谓失败,除非不再尝试”
小时候的我能感受到最大的失败也不过是一次考试,而一次考试失败还有下一次考试,可是现在的我却因为工作的一时不顺就想放弃余生的所有可能,那岂不是连小时候的自己也不如了?扔掉我的完美主义吧,人生不是只有一种选择,我为何不再多尝试几次,就要放弃努力,承认自己的失败?
古今中外,多少伟大的人物,有多少人是不经挫折磨难,一次就成功的呢?
屠呦呦团队在进行抗疟药物的研究时,从2000多种初步筛选的草药中选取了640多种可能有效的草药,又选取了其中的200多种草药中提取出了380多种提取物进行测试,都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在那个科研设备并不发达的年代,完成这些提取和测试并不容易,这个结果实在令人沮丧。可是屠呦呦的研究没有因为这样就停滞不前。终于到了1971年,青蒿的提取物有了理想但不稳定的抑制率,这种草药才进入了科研团队的视线。然而阶段性的成果似乎也只是个新的开始。接下来的日子里,团队又花费了巨大的努力,才最终分离出了青蒿素,为世界贡献了有效的抗疟药物。
犹记得S曾经说过,如果我们不知道哪条是正确的路,那就努力把脚下这条路走成正确的路。我想,所谓的失败并不是终点,而是路上的阻碍或者陷阱,我不能一直停留在原地用“失败”这个词做借口,总要跨越阻碍,钻出陷阱继续走自己的路。
人生是如此之短,希望自己永远不要失去再次尝试的勇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