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首先看过的一本书是《非暴力沟通》,最开始看到这本书,不太感兴趣,自己不爱与人沟通,觉得自己性格也还可以,没必要看这本书。后面看到樊登读书会上面有讲这本书,听了一下感觉挺好的,后面就下载电子书看完了。这本书的核心点是暴力的发生往往是由于需求没有被满足。在此之前,我经常跟媳妇儿吵架,觉得她太强势了,经常让我拿这个拿那个,说话声音又大。后面看了这本书之后,与人的交往,首先从需求分析,第一反应不再是情绪。换一种角度思考,我满足了她的需求,有一种成就感。去她家后,发现她也会让妈妈外婆帮自己拿东西。其实想想,正是因为当成一家人,把老公当成了家人,像妈妈外婆一样。书最后讲到了,每个人自己也是人,也有需求,遇到问题犯错,首先不应该是自责,要试着原谅自己。比如今天看了电视,没有去学习,晚上想想自己一天啥事都没有干,会觉得自责愧疚,甚至担忧个人技能跟不上工作的需求。后来看到《学会如何学习》这本书,里面讲到在专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人处于专注模式,消耗能量大,这个不会持续太久,不然会很累,后面会慢慢进入到发散模式,这个阶段消耗能量低,会有一些创造性思维,当遇到难题不会解时,发散思维模式会帮自己解决。一切需求都是合理的,尽量去满足这些需求。一切需求都是合理的。抱着这样的想法,做什么事都更加放得开了,该吃吃,该玩玩,睡觉也更加踏实了,没有那么多负罪感,压力减轻了很多。
后面经常还是会想起之前被辞退的事情,大学毕业去的第一家公司,当时真的是把公司当成了自己的家一样,后面发现太天真了。公司业绩好的时候会带你去各种地方玩,带你去吃好的,给你发工资发奖金。公司发展困难的时候,裁员也是必然的,无法幸免的一件事,那个梦想从此被打碎了,不再那么天真的生活了,也是给了自己重重的一耳光。后面,开始学习面试,平时再怎么忙,还是抽点时间看看面试题。不让同样的事情再次发生。到新公司之后,没有引起公司那么忙了,有很多空闲时间可以学习。这段时间,自己看了一些书,觉得受益满多的。
在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的时候,会想起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就跟什么样的人学习。因为公司做的是金融业务,在财经新闻上看到了巴菲特,我就百度了一下巴菲特,相关的一个词是延迟满足感。这也让想起了小时候,每当西瓜出来的时候,看着别人都在吃西瓜,非常想吃。父亲会让我忍忍,等到后面西瓜会便宜些的。是的,早西瓜一般比较少,价格也贵,到后面西瓜多了,价格也会便宜很多,还更甜些。延迟满足感,并不是要克制自己,而是为了利益最大化。有好吃的,我为什么非要克制自己呢?我就是想吃啊,凭什么不让我吃。如果只是一味的满足需求,自己最终会走上消亡。想想,屋子不去打扫,会有很多灰尘,任何事物,没有外力去作用于它,最终都会顺其自然而灭亡。人类发展到今天,也是不断在与各种自然灾害对抗,最终把平均寿命从以前的三四十岁延长到了七十多岁。有意识的克制自己的需求,是为了更长远的利益,一切都是为了满足需求。克制饮食,为了有更健康的身体,可以对抗疾病。
过年看了本男性健康的书,《男性健康1000问》。这方面的知识,父母老师都不会教,同学朋友之间也很少聊,很多健康方面的问题被忽略了。看完这本书之后感觉还是很受益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