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在北大的一次交流会议上,87年COPSS奖获得者CF,Jeff,Wu(吴建福)做了一个精彩的发言。他从中国统计学术发展的历史谈起,讲到做一个好的应用统计学家应该具备的素质以及高校统计教育乃至教育的问题,对于中国统计届的发展来说还是值得深思的。
中国统计教育的真正播种起始于1956年许宝碌先生在北大开办的概率统计班。许先生是Fisher的学生,在概率论、统计推断和多元分析上都有杰出的贡献,48年中央研究院的院士遴选投票中以最高票当选(同批的苏步青只3票)。也因着许先生的这个数理统计派的种子,中国的统计学一直长在数学这个一级学科的园地里直到近年才独立出来。中国的统计学派除了少数特殊领域如可靠性分析也大都未能大规模走进应用的专业领域,这和欧美这些具有统计应用传统的国家可真是云泥之别。北大统计系老师举了两个例子来说明数学家对统计学的不理解。一个是华罗庚的用中程数替代平均数,另一个是以著名数学家说统计学就是机会主义。可见在中国统计学发展的艰难。因此自许先生之后当选院士的也只有1997年的陈希孺而已,可惜陈先生早逝,统计学界顿失泰斗灯塔。
时至今日,随着国势的强盛,各学科领域进步显著。SCI、EI文章数量进入强国行列,却在高等教育上明显陷入另一种困境。Jeff的总结应该说一针见血,入木三分:
- 1.因教育资源太少,竞争造成学生以分数跟得奖为目标;
- 2.追求权威,自主性与创意被扼杀;
- 3.评断学术成就和地位标签化、级别化;
Jeff给学术界开出的药方是:
- 1.要本质不要标签
- 2.要质不要量
- 3.理论应用并重
- 4.成就风范并重
- 5.灵感跟包容多一点,野心与热望少一点
对于统计学的应用研究,Jeff分享了这样的经验:
- 1.诸法齐备。要对统计学的方法、模型烂熟于胸。
- 2.形式化的联想力。
- 3.理解各个应用领域的背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