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再读2016年在“得到”平台上订阅的付费专栏——“财富自由之路”。七年过去了,用作者李笑来的话说,又是一辈子。
我一直在学校工作,把时间都卖给了董事会。今天用作者的三大交易铁律一一衡量,发现自己过去做对了一些事,也忽略了一些事。
1-有没有成长
七年来,自己有没有收获?分两个方面说,看得见和看不见的。
看得见的:中级-高级职称,硕士学位,工资增长,收入增长,朋友圈从大到小,弃车辆到工商。
看不见的:人前讲话的逻辑条理;阅读时间,从明朝那些事儿到王阳明心学,从花荣到缠论;从汽车营销到经济学投资学,专业正向爱好靠拢。
这七年间,开始觉察到更早前在企业十年,走了大大的弯路,只有卖命,没有成长,还伤痕累累。
2-估值与价值,谁是基础
市场对你有个估值,与你的真实价值相比,有时高估,有时极度高估,有时低估,有时极度低估。估值与价值偶有交点,那也不是故意的,是极少的瞬间。
对于自己的价值和估值,桥水资本的老大达里奥是这样建议的:不要让自己的估值过分超过自己的实际价值。
当你在意估值的时候,你就会忘记你的价值,你就会不由自主做那些提高你估值的事,而不是去想办法提高你的价值。长期来看,估值是虚幻的,虽有波动,却实际上锚定在价值上,价值不增长,长期来看估值一定长不上去。
从另外一个层面来看,李笑来是这么理解的:只有这样重视价值忽略估值,人才真正有尊严。因为不顾价值地追求估值,本质上就是选择做骗子。比如通过频繁跳槽获得短期内的更高工资,既是骗了别人也是骗了自己。骗别人倒也罢了,不知不觉把自己也骗了,那就真的太傻了。
欺骗的短期收益总是很高。长久以后,这个习惯几乎无法根除。可是反过来看,所有的欺骗都不长久,都有水落石出的一天。
2005年我第一次跳槽,对方给了我当时看来很高的估值,3个月就离职;2012年同样,但从高点落到均值时,我接住,忍住了,才有了后来的学校机遇。
现在很清楚了,所谓的伤痕累累,不过是老板发现我估值虚高,打压刺破泡沫的过程,飘浮膨胀的我硬着陆,失重又摩擦,当然很痛。
3-耐心比什么都重要
李笑来的一些观点,今天读来,对我是撞击似的震动,比如耐心。他认为:耐心的力量,相当于交易中的复利效应,并且一定会通过复利效应展现出来。
他甚至说,许多人达不到财富自由的里程碑,几乎都是没有耐心所赐。
没有耐心的人,更容易选择“终点式思维”,他们希望快一点完事儿,快一点看到结果,然后就能去到他们臆想出来的那个世界了。
没耐心的人不会有好的积累,他们不会把每件事都当作自己的事来做;
没耐心的人当然也更注重估值,甚至愿意为之而自欺和欺人,因为他们只能想到短期效益;没耐心的人甚至都不会思考真正重要的事——价值。
有人说,当前我所做的事情我不喜欢,我只想敷衍。文中说,做不到当下自己喜欢的那件事,是几乎所有人的常态。越是这种时候越需要耐心,耐心之所以宝贵也体现于此。宗教里说,在看不见的时候才要动用信仰。所谓伟大是熬出来的;耐得住寂寞,才守得住繁华;熬得过寒冬,方能等到花开。
我们的上限,就只有手里握有的筹码。李笑来认为更明智的做法是,用心智的力量去时刻告诉自己,觉得困难的阶段不过是必经之路——而这正是耐心的真谛。
(这一点,我做得还好,在不受待见的环境里,读完了硕士,晋升了职称,这些资历让我顺利换部门,在新环境如鱼得水。回想当原领导发现在我的价值,开始注意到我时,我已谋抽身,惊讶的同事们表情复杂。)
身在新的我追求和向往环境里,实际上挑战无处不在。虽然我最终进入了所谓喜欢的经济学领域,实际上我远没有达到我所臆想的那种效率状态。这让我对自己有诸多不满,在自己很在意的事情上加重了焦虑、延迟、低效。
李笑来说:很多人最终失去对事情的耐心,都是因为先失去了对“低效率的自己”的耐心。很可惜!
实际上,在这条路上,掌握调节做事节奏的能力也至关重要。这是个更加实际和宽泛的需要日益成长的问题。
明白问题所在,就会有解决办法。
且行且探寻。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