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创新文化的核心

创新文化的核心

作者: CSir205 | 来源:发表于2019-01-13 10:51 被阅读63次

    来自马徐俊--关于创新文化的五个硬道理

    关于创新的残酷真相就是,一面是创新,一面是纪律。The hard truth about innovation is one part creativity, one part discipline.

    ——《哈佛商业评论》

    那些“看上去很美”的创新文化故事,只是硬币的一面,硬币的另一面,就是我今天要给你讲的五条原则,这五条原则,能让一家创新企业少走些弯路:

    1@包容失败,但不容忍无能
    2@给员工心理安全感,但要建立绝3@对坦诚的沟通文化
    4@要勇于进行实验,但也要有高度的纪律性
    5@要寻求协作,也要实行个人问责制
    6@组织要扁平化,但领袖要强大

    你可能听说过很多关于硅谷创新文化的故事,比如说,苹果的CEO库克最引以为傲的就是,苹果内部没有层级制度;Facebook以“放纵管理”而闻名,最欢迎的人才就是“刺儿头”,越有个性越好,因为他们认为,有个性才有创造力;谷歌更是鼓励失败,公司内部有一条企业文化标语就是:失败好,如果失败的次数少,说明你尝试得还不够努力。

    这些故事,听起来都挺美好对吧?但是,最新一期《哈佛商业评论》的封面文章却说,刚才提到的这些听起来很热闹的行为,只是创新文化这枚硬币的一面,而另一面,才是保证创新文化成功的精髓,这个精髓,就是纪律。

    文章的标题就叫《关于创新文化的残酷真相》(The Hard Truth about Innovative Cultures),作者加里·皮萨诺(Gary P. Pisano)是哈佛商学院的教授,主攻科技和企业运营管理。

    在这篇文章中,皮萨诺从企业文化,管理和结构三个方面,总结了五条关于创新的原则,分别是:包容失败,但不容忍无能;给员工心理安全感,但要建立绝对坦诚的沟通文化;要勇于进行实验,但也要有高度的纪律性;要寻求协作,也要实行个人问责制;组织要扁平化,但领袖要强大。

    有意思的是,这五条原则,每一条原则的前半句话,我们都耳熟能详,而后半句,恰恰是我们没有看到的“硬币的另一面”。

    | 包容失败,但不容忍无能

    你可能听说过这么一句话:要建立创新文化,就要包容失败。但皮萨诺却说,这句话,少了后半句,完整的表述应该是:包容失败,但不容忍无能。这也是我们今天要说的第一条原则。

    皮萨诺说,公司应该包容的是建设性失败(productive failures),这类失败能为后面的项目带来新的知识和经验。

    但公司不应该容忍无能,尤其是因为技术平庸、思维草率、工作习惯糟糕、管理能力不足而造成的失败,这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你看那些以创新而闻名的公司,好像给了员工很大的自由和包容度,但这背后,还有超高的绩效标准来支撑。

    比如说,乔布斯就以开除任何他认为能力不足的人而“恶名在外”。《纽约时报》也曾经发表过一篇关于亚马逊的报道,这篇报道根据对超过100名现任和前任亚马逊员工的访谈,讲出了一个真相:亚马逊的员工经常因为绩效压力而在办公室哭泣。

    《纽约时报》甚至给这个现象起了个名字,叫“挫伤文化”(Bruising)。

    所以,企业要创新,就应该建立这样一种文化基调:包容建设性失败,但不能容忍无能。

    | 建立绝对坦诚的沟通文化

    咱们接下来讲第二条原则:给员工心理安全感,但要建立绝对坦诚的沟通文化。

    在组织里,如果有足够的心理安全感,你会觉得可以放心指出问题,不用害怕遭到报复。

    但皮萨诺说,仅仅是让员工不害怕指出问题,有说真话的底气,这还不够,还得在组织里建立绝对坦诚的沟通文化。

    也就是说,在项目的推进过程中,如果你看到了问题,你知道自己可以说出来,不会有人报复你,这还不够,你还必须真的把你的看法说出来;同时,别人指出你的问题时,你也要坦然接受、思考,判断是否对项目有好处。

    在外人看来,一个拥有绝对坦诚沟通文化的组织,每个人的观点都会被审视和讨论,所有人都畅所欲言,毫无隐瞒,这看上去,似乎有点咄咄逼人。

    但就是这样的团队,战斗力才最强。

    皮萨诺说,他参加过很多公司的研发会议,虽然这些公司的言论氛围很自由,但因为彼此客气,不好意思把问题说出来,反而影响了项目进度。

    所以,想要建立能够带来成功的创新文化,就应该让员工敢说真话、畅所欲言,并且能够倾听来自别人的批评和建议。

    | 要有高度的纪律性

    第三条原则叫做:要勇于进行实验,但要有高度的纪律性。

    文章里说,勇于进行实验,不代表你要像个三流抽象画家一样,随便地把颜料泼到画布上,这不是真正的创作。

    进行实验的前提是高度的纪律性,什么意思呢?就是在进行实验之前,谨慎地分析、挑选那些具有潜力的实验,并且严谨地设计实验,让这个实验为你带来尽可能多的学习价值。

    只有这样,才能像我们刚才说的一样,即使失败了,也能从中获得新知识或者有用的经验,为后面的实验做参考。

    要实现这一点,最重要的就是在一开始建立清晰的标准,设定好流程和规则,比如说实验在什么情况下应该继续进行、什么情况下应该被修改、什么情况下应该直接放弃。

    这样做的好处是,从一开始,就能认识到最初的假设有可能是错的,在实际过程中,需要根据情况 不断修改,如果有问题,甚至应该果断取消或者放弃,这样反而能够大幅降低尝试新事物的风险和代价。

    生物科技投资领域有一家风投公司,叫旗舰创投(Flagship Pioneering),它把实验精神和严格的纪律结合得非常好。这家公司最出名的是,作为一家风投公司,他们很少投资外来的商业计划,他们的方法是,自己进行实验研究,如果研究出了理想的结果,直接拎出去成立一个公司。

    换句话说,人家投资的项目都是自己研究出来的。

    可以说,这家公司的成功,都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他们在实验时,有一个重要环节叫“杀手实验”(killer experiments),就是找到实验的致命缺陷和隐患,让大家来做判断,如果大家都觉得不行,就放弃这个实验,直接换下一个。

    那么,这样做的效果怎么样呢?这家公司在将近20年的历史里,亲手打造了数十家世界级生物创新企业。

    | 实行个人问责制

    想要持续的创新,就要有明确判断标准的实验,这就需要多方的协作。下面,咱们来讲第四条原则:要寻求协作,但也要实行个人问责制。

    文章中说,运作顺畅的创新体系,需要各方的投入,协作必不可少。但总有人分不清寻求协作和寻求共识的区别。在需要迅速决策,或者解决复杂问题时,有些人会错误地去寻求共识,这反而耽误了进度。

    正确的做法是,一个创新体系需要集合各方的资源,但最终必须有人拍板,做出决策,并为这个决策负责。这么做的好处是,假如你的公司要你为某一个决策负责,承担后果的话,那你绝对不会拒绝别人的反馈意见,肯定是集合起一切力量把事情做好。

    个人问责制可以促进协作,哈佛商学院就有一个经典案例:2003年亚马逊刚准备推出云服务,当时的负责人是安迪·杰西(Andy Jassy),他最大的挑战就是要规划出到底要推出哪些服务。这个事儿在当时可不容易,因为当时云服务对于全世界都是全新的领域。

    当时杰西就召集了一切能够找到的资源,寻求建议和支持,作为判断的依据,最后做出决策再往下推进。现在这项业务做的有多成功,相信咱们都知道了,亚马逊单是云服务这一个业务,年营收规模就曾高达120亿美元。

    看到这,你可能明白了,真正的创新文化,意味着在管理上要多进行实验,但实验的前提是设定了清晰的标准和规则;要鼓励协作,但最后,要把责任落实到个人,才能真正把创新的业务模式推动下去。

    | 组织要扁平,领袖要强大

    咱们来讲最后一条原则:组织要扁平化,但领袖要强大。

    像苹果、微软、谷歌、Facebook、亚马逊,这些科技明星公司除了以创新闻名外,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它们都采用了扁平化组织结构。可以说,这些企业能快速创新,和这种组织结构密不可分。

    但皮萨诺说,人们没有看到的是,在扁平化的结构背后,这些公司都有强大并具有远见的领导人,他们都能向全公司传达清晰明确的发展目标以及核心原则。

    在汽车行业有个传奇人物,名叫塞尔吉奥·马尔乔内(Sergio Marchionne),他先后拯救了两大汽车企业——菲亚特和克莱斯勒,用很短的时间就让这两家企业实现扭亏为盈,还在纽交所上了市。

    对于自己的管理方法,马尔乔内是这样诠释的:“在这两家企业里,我用同样的原则来推动改造,首先,让组织扁平化,缩短我和决策人员的距离;如果出现问题,我要直接从当事人那里知道,而不是由他们的上级来告诉我”。

    可见,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不代表松散,而是缩短了信息交流的路径,而这更需要强大的领袖才行。

    | 总结

    创新文化是包容犯错,但不容忍无能;是给你底气和安全感说真话,但你也要知无不言,不能有所保留;是愿意多实验,但同时设置标准,随时修正,甚至是叫停。是鼓励协作,但最终责任还是要落实到个人;是每个人都有更大的权限,但也需要一个更强大的、对组织发展有更清晰认知的领袖人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创新文化的核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puk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