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教育
用《正面管教》给自己一个新的开始

用《正面管教》给自己一个新的开始

作者: 红袖添酒 | 来源:发表于2017-06-13 10:08 被阅读0次

         《正面管教》——育儿界大名鼎鼎的一本书,2016年7月第一次出版中文版,现在已经销售超过100万册。很多父母即使没有看过书,也听到过“正面管教”这种说法,或者看到过一些被引用的书中论点。这本书的理论基础来自于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和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但是作者尼尔森教授作为7个孩子的母亲,把深沉的心理学理论“翻译”成更接地气的教育孩子的方法,穿插在和孩子相处的日常事例中——这就让这本书既有理论深度,又有群众基础;既有引人深思的根源探究,又有可以拿来就用的操作步骤。

          开篇,尼尔森教授先解释了什么是正面管教:坚定而和善,维护孩子的尊严,给予孩子尊重,并且用一个小男孩吃早饭的例子把正面管教和严厉型管教、骄纵型管教进行了比较。然而,正像她所说的,成年人很难做到“和善与坚定”并行,所以,接下来就教给我们怎么样一步步做到:用语言对孩子的感受表示理解、等你和孩子都平静下来、让孩子参与规则的制订。看到这里,也就是刚刚看完第一章,我就对这本书一见钟情、相见恨晚了。“坚定而和善”,或者叫“不含敌意的坚决”理论我并非没有听过,也非不赞同,但是却不知道该如何执行。我最常发生的是,在生气时过于坚定,然后又因为自责想弥补而过于和善,于是就把自己陷入了死循环,不停地纠结。最后,得出一个自己不是好妈妈的结论,索性自暴自弃。 所以,我决定接下来读这本书时,要把笔准备好,随时给自己划重点。

           接下来的几章,尼尔森教授用心理学理论详详细细的告诉了我们为什么要正面管教。 “孩子的首要目的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所以孩子的不当行为只是他们为了这个目的采取了不恰当的做法。虽然这些心理学原理无关实际操作,但当我认同了之后,确实对孩子的很多做法有了更多的理解和同情,在她“犯错”时,我会多一份心疼。例如,在我和女儿一起精读一本英文书时,其中的一句话因为有两个比较难的生词,她跟读了3次还是不能完整的读下。我建议她把句子中间断开,跟读两遍,然后再完整的读。但是,她却开始边读边哭,说“这个太难了,我不会,这样太浪费时间,我不想读了......” 我有些忍不住想批评她,诸如“这个并不难,你只要认真听两遍,一定能读出来”之类,但是看到她泪水涟涟的样子,想起来《正面管教》里反复提醒我们的“孩子不良行为背后隐藏着一个失望的信念” ,虽然我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但看到她如此难过,我就没再说一句话,而是把她拥入怀里,抱抱她、拍拍她,而她也继续在我肩膀上抽泣。过了一会,她就平静下来,然后很快读好了书。一切又风轻云淡时,我感觉好极了,好像自己也变得更有力量了。

           把“为什么”讲清楚之后,尼尔森教授开始亮出一个个“即插即用”的观点:“你的目的是让孩子感觉好起来,这样孩子才能做得更好”,“孩子的行为是以自己认为真实的东西为基础,而不是以事实为基础的”,“关注于解决问题而不是孩子的行为后果”,“既然我希望孩子控制他们的行为,那么要求我控制自己的行为也不为过”…… 这些看上去都是显而易见的道理,但是,回想自己之前的做法,却遗憾的发现我恰恰都是在反其道而行之。直到在书中读到它们,并且被我用笔重重划出,才破了那些自以为是的执念。 对“怎么做”书中也有很多操作指南式的步骤说明:“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矫正错误的3个R”,“关注于解决问题3R1H”,“典型的启发式问题”。在遇到问题或者怒火中烧时,即使一时不能理解,按部就班的照着处理应该也不错。

           无意之间,我还发现了这本书一个意想不到的作用。周末,女儿做作业却不想改正卷子的错题,反复纠缠,我在读着书听着她的哼唧,几乎要忍不住生气了,但是脑速飞转也没想起书里有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可是,突然觉得,如果一边读着《正面管教》,一边对孩子责备批评,那么书不是白读了吗? 会不会让自己很可笑?于是,我只能被迫调整心情,和颜悦色的和女儿说如果累了可以休息一下再去改正(虽然此时我内心的小宇宙已经要气爆了)。而她,可能是受了我的态度的影响,竟然没有再纠结,在房间里溜了一圈就继续去做作业了。所以,我决定今后要把这本书放在床头,如果发现自己要对孩子生气了,就赶快拿出来读一段,想想自己也是学过正面管教的,不能自废武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用《正面管教》给自己一个新的开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pvlq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