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吃过蘑菇吧,
但你知道吗?
蘑菇只是菌物世界的一小部分,
除此之外,
世界上还有300多万种菌物。
这些菌物,你可能没见过,
但通过90后女孩曳尾菌的镜头,
我们可以窥见其中很多。
下图是发网菌,
外表晶莹剔透的它,
看起来像不像西米露?

鹅绒菌,
一点点伸出触角的样子,
像是冬天银装素裹的树木。

钙皮菌,
软软的,弹弹的,粉粉嫩嫩的,
像不像小时候吃的QQ糖?

松发菌,
生长的过程像是在提裤子,
哎呀,终究是体重负了我。

弹球菌,
像不像流油的咸蛋黄,
给我夹饼吃可好?

绒泡菌,
吃东西的时候速度惊人,
一根金针菇瞬间吞没,
颇有一种科幻片的质感。

以上都是曳尾菌拍摄的菌物,
5年来,拍摄了超过5万张,
仅在微博就收获了超过93万粉丝。

不过,曳尾菌走上这条路其实是一场意外。

弹射孢子囊
在拍菌物之前,
曳尾菌最大的爱好是拍鸟,
那时候她刚从中南大学药学专业毕业,
在上海工作,
因为不甘心好奇心被束缚,
便利用业余时间去野外观察和拍摄鸟类。

一个偶然的机会,
她在一个朋友那里,
见识到了一类神奇的菌物,
黏菌。


她发现一种白色的黏菌(钙丝菌)能在几小时里,
先后呈现出淡红色、深红色、黑色,
最后变成闪光甚至彩虹色等多种颜色变化,
这令她大为惊叹。

她立刻就迷上了黏菌,
想去查一些黏菌的资料却发现,
黏菌在国内非常小众,
只有吉林农大和南师大,
有专门从事黏菌研究的实验室。

但越是小众,
越让曳尾菌觉得神秘。
为了探索这份神秘,
她从拍鸟转为拍菌物,
这些菌物,
主要包括黏菌,
和一部分比较小型的真菌。

盘菌
拍菌物的过程并不容易,
菌物大多生长在野外的隐蔽地带,
所以曳尾菌做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
爬山、爬山、爬山。
一到休息日,
曳尾菌就带上20几斤重的各种设备爬山,
扒拉开朽木、腐叶、树皮、石堆,
来寻找天然的菌物。
在上海的几年,
她除了上海周边,
浙江和安徽的山都全都爬过了,
甚至就连一些远郊的树林都不放过。

正在野外拍摄的曳尾菌
但即便如此,
人工寻找菌物的效率也很低,
通常一整天下来,
也只能找到几种比较常见的 菌物。
拍摄的时间还必须抓紧,
不然风一吹,
菌物的外形就会因为干燥而发生变化。

为了保护菌物,
她有时候会把木头直接带回家。
“我从野外带回来过很多木头,
有的时候就来不及处理,
就堆在家里面,
就会有好多好多的虫子,
有一次我睡觉的时候,
发现被子上面有一个蜈蚣,
真的好害怕,看到蟑螂也好害怕,
我都不知道我是怎么克服的。”

粗糙金褴伞
视频虽短,
她付出的心血却很长。
“我的一些视频,
它其实只有几十秒,
但是背后我可能要花一个星期或者半个月,
就更久都有可能。
拍摄的时候成功率大概只有三分之一不到。”

10小时延时摄影——须霉

在暗处能长到1厘米,在明处顶多长到3毫米——水玉霉

正在弹射的弹球菌
不仅拍摄,
研究和培育也遇到了困难。
因为菌物领域在国内非常小众,
她即便采集了很多菌物样本,
也没办法确定品种和培育方式,
只能自己上网查,
还不一定能查到结果。

但即便如此,
她还是为了拍菌物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
甚至有一次直接住在了野外。

“记得有一次给钙丝菌拍视频要一晚上,
我喝可乐喝茶,
蹲在那儿熬夜到第二天,
才捕捉到了一大段精彩内容。”

发网菌变色过程很神奇
转折发生在后来,
博物杂志邀约她写稿,
她写了一篇《教你饲养“史莱姆”》,
获得了近300万的点击量,
让她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像冰棍的团网菌
因为野外环境受限,
她做出了一个选择:
决定自己培养菌物。
说干就干!
她搬到了距离公司单程一个半小时的,
郊区农家院里生活,
并在那里构筑了一个生态系统,
同时还买了一些设备,
比如恒温恒湿培养箱,
高温蒸汽灭菌器、超净台以及显微镜等。

发网菌
在她的精心培养下,
很多之前未被人关注的菌物,
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
比如绒泡菌,
它不仅是黏菌界的吃货,
还有着聪慧的“头脑”。
黏菌饿极了,几乎是扑过去吃食

黏菌吃白蘑菇
绒泡菌有个特点,
总能在一个迷宫里迅速寻找到最短的路径。
日本实验室曾用它在26个小时里,
绘制出了完整的东京铁路系统,
这一成果吊打了人类百年的智慧结晶。
因此它又被称为:
“世界上最小的道路规划师”。

黏菌走迷宫
图片来源:某日本实验室
除此之外,
她还培养出许多菌物,
像雪一般的鹅绒菌

闪耀着金属光泽的灯笼菌

有点像狗尾巴草的发网菌

像蒲公英但更像棉花糖的细柄半网菌

还有像玉米须一样的水玉霉菌

这些菌物的美,
自然界无可代替,
当她把培育菌物的过程,
做成了视频后发到网上,
很快就获得了极大的关注。
很多人是借由她才第一次接触 菌物。
她和粉丝们的关系很好,
粉丝们在野外碰到的菌物不知道是什么品种,
都会@她进行提问,
她有时会转发并耐心解答。

虽然她被定义为科普博主,
但她科普的形式非常灵活可爱,
她给各种菌物起名字,
叫它们“甜甜圈”、“黏黏”、“菌菌”等等。

粉瘤菌
她还建立了一个叫做“黏菌讨论”的微信群,
自己做群主,
专门和志同道合的人交流 菌物知识,
让 菌物这个小众的东西逐渐被很多人了解。

白柄菌
时间一长,很多人也想养 菌物,
喊话让曳尾菌开淘宝店,
于是曳尾菌开始在淘宝上卖 菌物。

鳞钙皮菌
虽说有淘宝店,
但目前只卖一种菌,刚丝绒泡菌,
刚丝绒泡菌相对而言比较好养活,
如果有人购买,
曳尾菌会把培养用具、
食物等一起打包寄出去。

肉座菌属Hypocrea
淘宝店说实话并不赚钱,
但她依旧在维持,
“纯粹是成本价,
主要就是分享养菌物的乐趣。”

因为专注于菌物领域,
她现在已经拍摄了几百种菌物了,
照片多得塞满了电脑。

不过相比于动植物,
菌物毕竟还是小众。
这条路上的人很少,
很多人问她会不会孤独?
曳尾菌笑着说:
“这个问题太好回答了,
一点也不孤独。”
拍菌很有意思,
这是我的爱好,
也不需要主动的坚持,
那些未知的东西很吸引我,
有点像探索知识的边界。”
“人类跟我拍的这些菌很像
年轻的时候很漂亮
成熟以后就会慢慢地变丑变干燥
人也是这样的,
我希望在自己最美最有活力的时候
多折腾一些,
这样老了之后我也不会后悔。”

二年残孔菌Abortiporus biennis
因为太爱折腾,
曳尾菌身上的标签很多,
微博博主,抖音博主,
药物研发人员……
每一个标签,
都代表她的一段人生经历。
但是除去了这些标签,
回归本质,
她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
微观菌物爱好者。

丝孢纲葡孢霉属长枝葡孢霉Botryosporium longibrachiatum
比起观察微观菌物带来的乐趣,
其他艰苦都显得不值一提。
就如同她本名周晴烽,
却为自己起名曳尾菌一样,
就是希望能像庄子,
不因为楚威王的珍珠玉帛,
而改变自己的思想,
坚守自己的品格,
宁愿曳尾于涂中。

其实相比于庸庸碌碌的绝大部分人,
曳尾菌已经足够幸运,
她遇到了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
热爱它、专注它,
并让它成为了照亮自己内心的光。
她的人生,
如她自己所说:
“如果能够一辈子观察菌物,
同时自由而快乐地生活着,
即使将来这份事业挣不到钱,
那也算成功。”
图片来源:微博@曳尾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