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电影喜欢阅读原著小说,除了可以在同伴面前吹嘘一些情节的出入之外,也能在观影后对比两者之间的差异。其实这样并不好。电影是一个艺术再创作的过程,再好的电影,若只依靠原著的思路,恐怕也很难出彩。细节的变动只是微小部分,好的电影可以做到在原著的基础上脱胎换骨。
《邪不压正》正是这样一部影片。且不评价这部电影是否优秀,但它讲述的却是与张北海笔下《侠隐》非常不同的一个故事。除了李天然的复仇主线,以及几位主角的名字没变,《邪不压正》与原著之间没有太多关联。甚至张北海和姜文都熟悉的那个北平,李天然在剧中不断穿越的屋顶,都是在云南某个地方新盖的。
除了《侠隐》当中的老北京很难复原之外,我想更多的原因在于改编的导演是姜文。一个在部队大院长大,对北京有着极强的认知和记忆的北京人,一个年少成名、特立独行的电影导演。所以,尽管买下了《侠隐》的改编权,但他花了十年时间,将张北海笔下的北平与自己印象中的北平结合,才有了这部充满了“姜文味道”的《邪不压正》。
姜文的电影极具个性化,其气场强到可以忽略其他角色的存在。从他参演的第一部电影《末代皇后》,初出茅庐,又是电影中的配角,其出色的表演和强大的气场,比之身为主角和已经当红的潘虹,丝毫不逊色。到后面的《芙蓉镇》,《大太监李莲英》,《红高粱》,虽不是其导演之作,却在电影中的光芒盖过了一切。更别说他导演的《让子弹飞》、《一步之遥》,与周润发、葛优这种实力派演员对戏,更是收放自如。
《侠隐》讲的是一个民国初年的复仇故事。太行派信任掌门李天然,身负五年前师父一家遭灭门的血海深仇,从美国回来之后,寻找元凶朱潜龙和日本人羽田。在那个日本人横行的北平,他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目标,最终通过自己的实力得以报仇。《侠隐》更多着笔于那个年代的北平,在一个家仇国恨夹杂的背景下,李天然与周边各色人等生活及斗争,包括爱国人士蓝青峰、美国医生马凯、已沦为汉奸的师兄兼仇人朱潜龙。
《邪不压正》有所不同。虽然电影沿用了李天然复仇的故事主线,但藏在这条主线背后的,却是蓝青峰除掉日本特务根本一郎,解救张自忠的故事。这一点,《侠隐》中虽有体现,却不明显。可以说,《邪不压正》中真正的主角并非彭于晏饰演的李天然,而是姜文主演的蓝青峰。李天然和朱潜龙,都只是蓝青峰实现抗日救国的“工具”。
和姜文自导自演过的其它作品一样,《邪不压正》同样极具姜文特色。你看的虽然是《邪不压正》,看的是彭于晏,实际上整部电影讲的都是姜文自己。蓝青峰这个角色,在电影中被设计成一个“老谋深算”,善于言辞的北平志士。他原本希望通过已经投靠日本但实力颇厚的公安局副局长朱潜龙,利用其“反清复明”的“大业”,实现对日本特务的打压。
为了达此目的,他不惜杀害李天然的养父亨得勒,并以其为条件,交换朱潜龙杀掉根本一郎。后来,他发现这条路根本行不通,再加上已经对李天然产生了某种情愫(比如父子情,蓝青峰对李天然说,他们见面太多了),所以转而让李天然除去根本一郎,同时杀掉朱潜龙。
看完电影,我一直觉得有个逻辑讲不通。按照《侠隐》的故事情节设置,李天然是因为在北平找不到自己的仇家,所以剧情的发展一直都是按照他和自己的师叔隐藏在胡同里,寻找仇家的过程。而《邪不压正》里面,李天然和朱潜龙从一开始就打过照面,有几次还处于敌暗我明的状态,李天然完全有能力杀掉朱潜龙。但是,电影当中总是设置很多关卡,让李天然这个角色变得有些奇怪。
或许,这就是很“姜文”的做法。种种天时地利人和,只会在故事当中出现,真正现实当中,可能就会被某种不确定性,错失了机会。而在《邪不压正》这部电影当中,就是蓝青峰的布局出现了问题,才有了这一连串的故事。
除了《末代皇后》和《芙蓉镇》这两部电影中,姜文的角色都是文质彬彬的知识分子之外,从《红高粱》开始,姜文的生猛开始体现出来。这或许是一种姜文身上本能的体现,你看他扮演任何一个角色,无论是《让子弹飞》当中的张麻子,或者是《一步之遥》当中的马走日,包括《邪不压正》里面的蓝青峰,都像是姜文自己。
如果没有廖凡扮演的朱潜龙的对手戏,估计整部片子就是姜文的独角戏了。而对于李天然这个角色的处理,是我觉得片中比较失当的地方。除了彭于晏的裸替,很多他的粉丝并不满意其在电影中的角色定位。
现实生活中,姜文很羞涩,但他能给人一种自信又生猛的气场,还有一点亦正亦邪的不正经。就像在法国酒吧里,朱潜龙问亨得勒医生,究竟给唐凤仪打不老针是在左边屁股还是右边屁股时,蓝青峰说,打的是中间。这就很姜文。但是,在这种生猛和邪恶背后,又包含着许多其他的内涵。比如蓝青峰背后的家国情怀,张麻子背后“张牧之”的文雅。
所以许知远在谈到和姜文对话时,“对他有一种下意识的抵触,一方面想反抗他的优越感与骄傲和那种溢出的权力感,另一方面又对他充满钦佩。”他大概是这一代中国电影创作者当中,最值得敬畏的一个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