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同事,在每次策划大型活动中,她就是那个主心骨!每次活动,她都能提出很多奇特的想法和活动创意。这种有趣的新颖的点子能源源不断的从她的脑袋里蹦出,总是让我好奇:为什么她会有这么多创意的想法?
她曾经很谦虚的回答我:我看过很多的活动策划的书刊,一看到新奇的方法我就记录下来为以后备用。
一提到创造力,大家的普遍想法可能是那是很聪明的人才能想得出来的。
但是从我的同事的例子,让我想起了《创造力:心流与创新心理学》这本书。
这本书的作者是“心流之父”、积极心理学大师希斯赞特米哈伊,历时30年他访谈了包括14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内的91名创新者,分析他们的人格特征,以及他们在创新过程中的“心流”体验,总结出创造力产生的运作方式,提出了令每个人的生活变得丰富而充盈的实用建议。
在他的书中第二章,他提出了创造力在哪里而不是创造力是什么的这样的问题。
在他看来,创造力是一种系统性的现象,而不是个人现象。
下面我们就一起去探索希斯赞特米哈伊眼里,构成创造力系统的三个组成部分,一起寻找我们每一个人的创造力在哪里的答案?
领域
每一个人要有创新的源头,必须深入行业的领域,了解这个领域的一切知识。知道什么是符合领域内的科学要求的,而不是进行天马星空的想象。因为创造出来的东西必须得到社会的认可,也就是第二个构成部分——学界。
学界
一个人有新观点做出新产品,并不等同于他就一定有创造力。这些新的想法和产品,必须得到该领域的重要人士的认可,被认为有价值,能对社会做出贡献价值的才算是具有创造力。
个人
在希斯赞特米哈伊的观点中,个人的特点在创造力方面并不具有很重要的角色。
相反,面对很好的天时地利条件,个人能否抓住机会成为了关键。在书里提到的例子中,比如早期一批接触了量子论的科学家们,有些人受到启发,而将量子力学运用到化学、生物学等领域而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而接触了此理论而没有抓住这机会的科学家,无缘奖项。
意识到和抓住机会去做是两码事!
从希斯赞特米哈伊的创新心理学的角度,我们也可以知道个人如何拥有创造力,用12个子概括:深入耕耘、得到认同,抓住机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