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这座城市,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无奈。
前些天突然接到老友的信息,这种突然而来的消息,往往不会是什么好消息。深夜,一个人对着逼仄的小屋,坠入忧伤——消息的内容是:许久未联系过的童年好友抑郁症自杀了,年仅28岁!
我从未仔细思考过,人会在什么时间走入“生离死别”的阶段。而血淋淋的这些时刻,在今年这个注定“不凡”的年岁里,一次次迎头将我打蒙,逼着我接受意想不到的“死别”。我不知道自己是在什么时候习惯了“生离”的痛,因为这些年远走他乡,心中不再有中学第一次离家时那样钻心的难过,我竟神奇般地习惯了种种离别——不再挥泪,只是道别,然后向前!
但是“死别”,我永远想想不到哪个哪怕不怎么出现在我生活里的遥远的亲友,会以一种绝对的方式离开,永永远远地离开!
九月份去参加了表叔的遗体告别。这才十一月份,我记忆里好像一直还在微笑的女孩——没人再能看到她的微笑了。
我一个晚上开着灯,无法入睡。不是害怕鬼魂,而是害怕黑暗、害怕沉睡中的无意识会快速地带走我对逝者的思恋、更害怕这种思恋在清晨醒来后重新被学习的过程。
我知道,他们去了更美好的地方。因为活着,让他们宁愿选择那样痛苦的方式离去。亲友的忧伤是永恒的,也是短暂的——永恒,是因为活着的每个人身上都被这“死别”狠狠地刻了一道;短暂,是因为每个活着的人终究要继续上路,没人能在时间的河里停留。
我想起《百年孤独》里的乌苏拉,我开始能够非常深切地同情她,也开始非常强烈地敬佩她!——见证了那么多的死亡、操办了那么多场葬礼,与家族新生茁壮的喜悦相比,她身上裹挟的似乎是永恒不灭的落寞。她让我想起了我的外婆、想起了几十年后的自己——一样的苍老、一样的执著、却又一样的生生不息!
我开始在回家的地铁上偶尔看看身边的陌生人,不知道他们当中的每个人是否也偷偷隐藏着欲哭无泪的疼痛。还好,身边永远会有一些人在笑,虽然有更多的人在皱着眉。
我想,我需要一场逃离的旅行。去看看这个世界有多少的美丽,还有多少它能承载的忧伤。
我们不喜欢2020,但是又很难将它忘记。那些让你铭记的往往不是欢喜而是伤痛。
从现在起开始更多地关心身边的人,对陌生人多许多慈悲,然后,别再害怕黑暗,因为哪怕世界漆黑,你还是要走完你应走的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