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央视新闻报道,杨振宁、姚期智二人弃外国籍入中国籍,转为中科院院士。这短短几行字,激起千层浪,尤以杨振宁的争议居多。那么问题来了,杨教授有怎样的经历,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声音?就请让深水之下带大家一起了解下风暴眼中的杨振宁。
放下杨振宁的小辫子!杨振宁(1922.10.1~),安徽合肥人。1942年,杨振宁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1944年,获清华大学硕士学位;1945年,赴美国留学;1964年,加入美籍,成为美国公民;1986年,任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1998年,任清华大学教授;2005年,82岁的他第二次婚姻,与28岁翁帆结婚。
其中,有两个时间节点,1957年,他提出“宇称不守恒”观念被实验证明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71年,他是中美关系松动后回中国探访的第一位华裔科学家,积极推动中美文化交流和中美人民的互相了解;在促进中美两国建交、中美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显而易见,杨教授的科学成就是极高的,对国家贡献是极大的,不论美国、中国。而今天对于杨振宁先生的恶评,主要来自两个原因:1、当年邓稼先回中国的时候他没有跟着回来——换言之,他“不爱国”;2、他娶了一个与自己年龄差距太大的女子做妻子。
深水之下要说,我们不应该将科学研究与人生选择、私生活搅在一起,混为一谈。我们不能因为杨幂脸盘子好看就要求她脚丫子香,更不能因为李连杰功夫硬就要求他是金刚不坏之身。
首先,我们不能因为杨振宁没有选择立即回到一穷二白的中国、和新中国一道白手起家,就唾骂其人,要知道正是这种跨国别的交流,才传播了知识的价值,促进了科技和技术的提升。国际交流、国际视野是一个政府发展和自强的必要手段。国家政府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对于杨教授的这种攻击,裹挟了狭隘爱国主义的见解,以为报效爱国只有研制原子弹、氢弹,其他都是扯淡。照此逻辑,只要没有参与到两弹一星等重大项目中去,就是不爱国喽。如果抗日游行中砸日系车、击穿平民颅骨的激愤就是爱国,如果在日本酒店故意拧放水龙头的得意就是爱国,那么杨教授砸不动车、击穿不了颅骨,也没有跑敌后去放水袭扰,是真真切切不爱国。尊重不同选择,因为每个人在都有自己的追求和梦想,那杨教授的过往从未远离中国,而且始终积极戮力促成中美科技合作和文化交流。
其次,杨振宁的第二次婚姻怎么就成了老牛与嫩草的关系?一个风烛老人遇见一个仰慕知识、愿意照顾自己的年轻女子,并且结为连理,有什么过错。难不成杨教授82岁了要找一个82岁一样颤巍巍的老太,再相濡以沫秀恩爱,才合了众看官的心意。莫以己之心,度他人之腹。我们素来对自己宽宥惯了,却对杨教授却严苛极了。这里充斥了酸葡萄心理。
杨振宁当初的选择和后来的婚姻都不应该成为我们自以为得令的小辫子。满清王朝灭亡都那么远了,我们不要总是费尽心思找辫子、揪辫子,因为揪辫子于我们的社会进步无益,更不能带着我们一飞冲天。坦白讲,一切有利于国家和民族的人,深水之下都将他高看一眼。杨振宁、姚期智入籍和转院,反映了国家对于科学事业和人才引进的长久打算,不期的将来,中华民族将绽放更加绚烂的色彩!
放开杨振宁的莫须有的小辫儿,崇尚科学,重视人才,虚怀若谷,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才能甩开膀子、阔步向前!(深水之下于2017年2月22日下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