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物论】 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恶乎至?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其次以为有物矣,而未始有封也。其次以为有封焉,而未始有是非也。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亏也。道之所以亏,爱之所以成。
【注释】至:最高的境界。封:疆界、界线。以:原本作“之”据文义改。昭氏:即昭文,以善于弹琴著称。
【原文翻译】古时候的人,他们的智慧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如何达到最高的境界呢?那时的人认为,整个宇宙从一开始就不存在什么具体的事物,这样的认识是最了不起,最尽善尽美,而无以复加了。后来,认为宇宙之始是存在事物的,可是万事万物从不曾有过区分和界线。再后来,认为万事万物虽有这样那样的区别,但是却从不曾有过是与非的不同。是与非的显露,对于宇宙万物的理解也就因此出现亏损和缺陷,理解上出现亏损与缺陷,偏私的观念也就因此形成。
【庄子思想】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受,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我们却总是怀念物质匮乏的孩童时代。那时的孩子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而现在出门一不留神孩子就可能被人贩子拐跑。
庄子说“有以为未始有物者”,在万物没有开始以前,没有世界,没有天地,一切都没有的时候,中国道文化后来叫做无极,在佛家就是空,可以叫它是唯心,或者是心物一元。万物开始以后,金木水火土,一起开始运动,物质的力量很大,作用很大,物质运动变化形成这个世界时,“未始有封也”,并没有封界界限,公有私有之说,也没有什么争斗,但随着人口的增加,生活需求的增加,“其次以为有封焉,而未始有是非也”,慢慢的就有了界限了,但还刚刚起步,人类还能互谦互让,还很有礼貌。到“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亏也”,有是非就有争斗,争斗多了人与道就愈来愈远了,物质文明愈发达,人类社会愈复杂,思想愈紊乱,这些都是障道的因缘,“道之所以亏,爱之所以成”,这个爱,代表了私心的偏爱,亏损与缺陷的概念愈来愈严重,人的自私心也就愈来愈严重。
一个孩子的出生,就像宇宙一样从无到有,孩子就像一张白纸,没有任何分别心、是非观念、亏损缺陷的认知以及私心,但是后期在所生存的环境里,不断被灌输各种所谓的“生存秘籍”,最后变成他人眼中的“优秀者”。
父母教育孩子都是:“你如果不好好学习,以后就考不上好大学,毕业后就挣不到钱,买不起属于自己车子房子……”
在我们的眼里,拥有属于自己的车子房子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一旦,我们的私有财产被占有,我们便觉得极其痛苦。功利心,私心太重,身心不自由。
这个世界好与不好,我们心里已有一把衡量尺子。既然改变不了世界,那么就跟庄子一起改变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