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不管教的勇气》,我选择一个角度来说一下自己的解读,那就是作为父母跟孩子怎样说话还有说怎样的话,对孩子的成长更好。
首先一个感受,对于大多数父母,少说话是更为明智的做法。因为没有经过学习的父母,随着自己的性情和对孩子的“爱”,往往会说很多,命令的话,要求的话,担心的话,焦虑的话,威胁的话,诱惑的话,总之是啰哩啰嗦的话。
这会有两个结果,一是孩子本有的成长节奏,内心的快乐和本有的宁静,甚至对于世界的好奇,都被打乱了,影响了,甚至破坏了;二是真实的孩子不能被看到,也没有被善待和尊重还有无条件的接纳,孩子过的不好,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也没有人可以理解自己,倾听自己,真正的接纳和支持帮助自己。还有一个必然的附带结果,就是亲子关系必然不好,孩子没办法放松的表达自己,父母也不能把自己懂的人生道理真正的说到孩子心里去。没有办法体验真正的亲密的亲子关系,在看见孩子,帮助孩子的过程中,也获得自己的成长。
第二个如果要说话,先要避免说批评的话和表扬的话。因为批评的话,会打击人的自信,也会疏远彼此的关系。除非是修行非常好的人,愿意不断的找到自己的缺点错误来修正的。表扬的话也是不尊重人的,因为表扬者把自己摆在了比对方高的地位上,让对方感觉不自在。表扬是上级对下级进行的。另外即使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父母是孩子的上级,但是不能一直是这样的关系。如果孩子一直把自己放在下级的位置,无论做什么都希望获得表扬,那就是为父母活,活在别人的评价里,往往不能接受暂时的失败,甚至容易成为困难面前逃避的人。
那么父母应该说什么样的的话呢?
看到孩子做了点滴对于自己有帮助的的事情,多说“谢谢!”告诉孩子他所做的对于他人和世界是一种贡献,增加他的贡献感,共同体感。当孩子有了价值感,他就有了面对自己课题和困难的勇气。
关于孩子的学习,多说“你很努力了!”“你真努力呀!”这样可以传递注重过程而不是结果的价值观,和不急不躁践踏实地的求真务实心态。如果说“加油!”对于本来学习不好的孩子,会形成更大的压力,而更加削弱他的行动力。不因为他的成绩差而批评,也不因为他的成绩好而表扬或奖励。因为差了,他自己已经接受了不好的结果,需要的是反思学习过程和对知识查漏补缺,不是被批评到羞愧难当。如果好了,本身就已经从付出的过程得到了快乐,表扬和奖励只会削弱这种天然的付出与收获规律和链接。
孩子自己的课题要自己面对和处理,父母不要替代,也不要影响他。但是孩子总有需要父母帮助的时候,所以把他的事情留给他,同时也要说“有什么我可以帮助你的,请随时说话。”要做到孩子不请求,我们就不帮忙,既不动手,也不提供意见。
其实总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分清楚父母和孩子的课题。如果是孩子的课题,就要他自己承担,父母只能是看着他,在他愿意求助的时候,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意见。二是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孩子独立。父母要接纳他,承载他,鼓励他,放开他,还要尊重他,感谢他。 他有他的人生课题,只要他有勇气,不断的探索,挑战,走那条路不是都可以的吗?
还有两个点,总之对我是很有帮助的,补充下。一是不说伤害孩子的话,孩子就会精神起来。二是两个具体的案例。如果想要孩子做些什么,不说“快去……”而是说“你能为我做……吗?”“你如果能帮我做……,我会非常高兴?”如果孩子起床很晚,找到期中好的地方。不是训斥或者讲道理,说“你知道现在几点了吗?”而可以说“看到你好好的活着,可真好呀!”多看到光明,黑暗就消褪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