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尚书》中提到,要培养人,必须先陶冶性情。所谓“直而温,宽而栗”,意思是梗直者加以温和,宽厚者加以明辨。而傅雷先生勉励他的儿子,要做这样的人: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可见,良好的性情往往是相反相成的。
对于当代青年修身养性,上述材料有哪些启示?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性情之美 贵在中和
文/沈周霄
所谓“性情”,人之禀赋、气质、性格也。
彻骨寒风、寂寥天地,挡不住名士风流,《湖心亭看雪》写尽张岱的真性情;抉别樊笼、返归自然,榆柳丘山里,《归园田居》写尽陶潜的真性情。古人云:“人无癖,不可与之交,以其无深情也。”那些名留天地者,莫不是至真之人。然,真性情虽好,若缺了“善”,就不“美”。轻者,如“葛朗台”,被人唾弃;重者,如“XT勒”,恶名千古。
性情之美,贵在中和。“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善与恶、真与假、美与丑,是无法中和的。良好的性情,不是把真善美与假丑恶中和起来,而是把那些同为美好但性质各异看似相反的品性中和起来。这种中和,体现在节制、分寸、和谐。文艺学,将那些性格单一的人称为扁平人;而那些性格丰富的人,称为圆形人。通俗文学,之所以无法媲美严肃文学,常在于人物的标签化,少了丰富的审美空间。
苏轼,一生起落不定。主政一方,能竭力有为;庙堂之上,能直言敢谏;贬居蛮荒,能旷达坦然。《尚书》云:直而温,宽而栗。这种正直而温和、宽厚而明辨的性情,不同于趋炎附势、两面三刀。孔子曰:“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矩”,就是底线,就是原则。苏轼的性情,丰富而厚重、多元而变化;但不变的是他“忠君爱国”的“矩”。
老外问:中国强大了,会侵略他国吗?
外交官:绝不会。因为中国文化有很多源头,彼此相反相成。儒家告诉人们要改变自己的行为去适应社会;道家告诉人们要改变自己的行为去适应天地规律;佛家告诉人们要改变自己的行为去适应内心世界的发展。中国人,有着坚韧而圆融的性情,遇到任何一种情况,都不会走极端。
之所以说,性情之美,贵在中和;是因为,这样的性情,可以让人从容地应对世界的复杂、世事的无常。那个苏轼,“达”时坚守儒道,“知其不可而为之”;“穷”时和谐本心,佛为衣、道为骨,“一蓑烟雨任平生”。守底线,知黑白,明进退,这种丰富而坚韧的人生智慧,又怎能不光芒万丈,生辉千古?
当代人,该有怎样的性情?
我说:一个人,读书、走世界,不是为了“让自己的大脑成为别人的跑马场”,而是为了学会用自己的脑思考,形成自己坦荡而独立的人格。明白“大义与小节”,明白“执着与变通”,明白“轻重缓急”,明白“穷通有时”……
既然,躬逢盛世;那,就让我们用千锤百炼的坚韧,去扛起这中华复兴的大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