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认识沧口的繁华,还要从四流中路热闹商业区,十字路口处的酒楼山盛楼开始,打这里的路口向西就是沧口火车站,向东可以到振华路,通向李村和崂山。
三盛楼起家于1923年,一门三兄弟,支起两口大锅。供应“杠子头”火烧、牛头肉、杂面汤和名气很响个大皮薄,馅儿足,味美的高密大包子。后来三盛楼做大翻建,建筑风格受到当时日式建筑影响,整体造型为砖木结构设计,窗户也是狭长型,楼上楼下全部清一色木地板,在沧口区算得上是地标式建筑。
航校战友李伟狂爱踢足球,到现在都乃一副运动员的身板,他的姥爷当年就是三盛楼特级厨师,老人家有句名言:上有天堂,下有厨房。名菜三珍扒肘子估计李伟没少吃,底子好才敢足球场上开大脚。三盛楼还有一道名菜-干姜黄焖鸡,号称“青岛一绝”,当年在青岛,沧口三盛楼,中山路上的春和楼,台东的聚福楼,齐名为岛城“三大楼。”
自自然然名家店铺不是我们小兵消费的地方,在沧口扎营那几年,热捧了高密大包、高密炉包儿和沧口百姓欢喜的锅贴馄饨。每逢周末,可以请假外出的学员们,指定是三五成群,端正的坐在了著名的沧口锅贴店内,哪怕翻尽兜儿里最后一枚硬币,都要化作一碗热气腾腾充满激情四射,滋养味蕾小馄饨的爱恋。
最初认识沧口的繁华,还要从四流中路热闹商业区,十字路口处的酒楼山盛楼开始,打这里的路口向西就是沧口火车站,向东可以到振华路,通向李村和崂山。三盛楼起家于1923年,一门三兄弟,支起两口大锅。供应“杠子头”火烧、牛头肉、杂面汤和名气很响个大皮薄,馅儿足,味美的高密大包子。后来三盛楼做大翻建,建筑风格受到当时日式建筑影响,整体造型为砖木结构设计,窗户也是狭长型,楼上楼下全部清一色木地板,在沧口区算得上是地标式建筑。
沧口有一个火车站,还是日占时期的一个铁路枢纽。八十年代闹出一则笑话,有外地人来青岛看海,听到报站名儿一激动,拎起行李就下车。在时光隧道深处,一条蜿蜒曲折的铁路细细长长,通向梦中的栈桥,栈桥旁就是胶济铁路的起点-青岛火车站。
见证了许许多多光阴故事的悲欢离合,也见证了青岛这座城时代变迁中辉煌灿烂的青岛火车站很美!昔日的火车站钟塔基座、窗边、门边和山墙、塔顶装饰都用花岗石砌成。双坡陡峭,屋顶和尖塔全部铺满了中国琉璃瓦,老青岛人都知道,这是德国文艺复兴时代的建筑艺术风格。
记忆里军人的鞋子似乎永远都只有黑色,在航校中,军务科科长经常带着人检查军容风纪,不过总不会一年365天都来科里检查吧?八十年代初的青岛早已经有几家皮鞋厂生产了各式各样的正宗猪皮鞋和牛皮鞋。热闹的商业街中山路一带连着几家皮鞋专卖店,进入店中一眼相中了双颜色挺特别,深沉的棕红色丁字猪皮鞋,12块钱,美滋滋滴直接套在脚上,年轻人犯点错误上帝都会原谅!神清气爽,顿生超凡脱俗之感。
航校的军务科长是唐山人,以前是师班学员二队队长,抓的严,军容风纪检查时还要脱帽,全科整齐队伍立定,脱帽!我那一双辫子原本安安稳稳塞在军帽里,哈哈,天呐!一秒钟内辫子弱弱地滑落下来,耷拉在了肩膀上。老老实实地去剪辫子吧。
仿佛自投罗网一般,直奔中山路上“南京理发店”,店堂明亮宽敞,听着南京话倍感亲切,哪里想到南京人天生就是大萝卜,理发师挥舞着神奇轻巧的发剪,一阵漂亮的招式花样飘过之后,镜子中看到一个洪湖赤卫队队长韩英造型的我。
第一次吃上大块头的海蟹还是在1985年的国庆节,秋波姐来科里上班,顺便给我带了一个巨大的梭子蟹。我滴天呀,第一次见到这么大个头的螃蟹。面对如此张牙舞爪的美味,实在嘴大喉咙小,奋力甩开腮帮子战斗也没能够一顿完胜,光蟹里那诱人大块儿已成橘色板结了的黄奋力干嚼,香浓的已经将把我晕倒。
在青岛过的第一个大年比较狼狈,先是年三十去食堂的路上跨越厚厚积雪覆盖的壕沟,脚下一滑掉下去了。仰望灰蒙蒙天空,耳朵听着四周寂静无声,赶紧一轱辘爬起,手忙脚乱地扒在沟沿翻了出来。大年初一兴冲冲来到往日人声鼎沸中山路,视野中,只有地面上残留年三十放过红色烟花爆竹碎片在风中打着滚,沿街店铺清一色关门大吉,傻了傻了,仿佛再一次掉入了“沟”里。
后来的年轮番吃起了“百家饭”,五官科胡医生的拿手菜:凉拌龙口粉丝,口感细腻清爽也筋道。 门诊部戴护士长、从护士、杨助理和王助理,拿手绝活都是用新鲜大鲅鱼做熏鱼,不仅仅拥有南京绿柳居熏鱼的甜咸美香,鲅鱼做的熏鱼也少了股土腥味儿。秋波姐家的一挂咸肉勾起了我思乡情结,切成薄片,咸肉肥肉白里透着少许微黄,瘦肉则是色暗格外的咸香,一盘子咸肉端上桌,好像又回到了紫金山脚下的玄武湖畔,亮色的油汪着一缕缕冬日的年景,香气四溢涌动着对父母和弟弟们的思念,不忍直视也不忍下筷。
山东菜里少不了大葱,田司药做的貌似简单的“葱爆海参”,眼见大油中成段儿的章丘大葱葱白就下了锅,这葱白变的苯黄,海参也就此出溜下锅。餐桌前何谈斗志?人们最乐意以美食的名义欢聚,幸福也从诱人的食林开始,人约黄昏时分,但凡唇齿之间飞吻的乐趣,却是永远都不会有落日了。
青岛由渔村发展而来,渔民们织网捕鱼,海滩上晒着鱼干儿,所以当时清末修鱼山路时,将鱼山一分为二,分别称东鱼山和西鱼山,东鱼山就是现在的小鱼山。鱼山临海而立,登顶眺望青岛海景,汇泉湾之美丽尽收眼帘。
山顶上有个小公园儿,雕塑作品都是那青岛啤酒瓶子做的呢!保证只有青岛本土的艺术家才想得到的雕塑材料。小鱼山并不高,那个时候也不要门票,夜晚坐在啤酒瓶子雕塑旁边,品尝一下中秋的月饼,不知道是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好呢?还是十五的月亮十六元的文字意思更好看一些。
远处海面上的军舰让你想起苏小明那首成名曲,军港的夜啊!静悄悄。不过青岛夜里泡海澡的男女老少喧腾欢实,可不会静悄悄哦! 鱼山路有青岛海洋大学部分宿舍,现在也改名为山东海洋大学。鱼山路33号,是文学家也是曾任山东大学教授梁实秋先生的故居“我自辽东,南至两粤,走过十几个省,窃以为真正令人流连不忍离开的地方应推青岛。”
杨春燕2020.1.7
网友评论